第9章 被需要的小纠结
“如果印发了一张面值100元的月饼券,以80元的价格卖给某个单位。”
个人,拿了年节福利,还可以把不那么需要的月饼换成了现金,得到了实惠。
徐小倩一听,赶紧又拿过一张崭新的白纸,一边画一边说,“是这样的,我们假设有一个副食厂,哦,就是齐叔叔那个副食厂吧!”
徐小倩,“唐叔,吴叔,你们给评评理,这事可行吗?到底是我对,还是他对?”
因为在这张纸上,真正做到了所有人都是获利方。
心中吐槽,这两小孩儿还真会想,想的还挺像那么回事儿。
没错,纸上有一共有四个节点:
唐成刚和吴连山认真地听着,大概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
一旁的吴连山本来也是笑看两个孩子,一边喝着茶,一边想着一会儿要是问到自己,要怎么应付。
那就是:一方获得利益的同时,让另一方也认为获得了利益,或者起码不觉得亏了。
从慈祥到缓缓收到笑容,从打发小孩的轻率到逐渐凝重。到最后,眉头紧锁,连句话都没有了。
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好的营销方案,离财富的增值也就不远了。
然后,唐成刚整个人就不好了。
副食厂、发福利的单位、商店和个人。
“等到中秋一过,副食厂就可以用60元的价格从商店手里回购月饼券。”
副食厂80块卖出去的券,60块收回来,有利可图。
“单位按100元的面值发给员工做为福利,而员工可以拿着月饼券到商店里换100元的月饼,也可以选择用100元的券换50元的现金。”
福利单位用80块钱办了100块钱的事儿,节约了过节成本。
而这样的好营销,不常有。很多普通商人,只能在供需两端寻找自己的位置。好一点的商人,则是凭借一个好营销就可以扶摇直上。
抱起膀子,靠到沙发上,认真地再审了一遍题。
这张纸上的东西,之所以让唐成刚叹为观止,已经不是“好的营销”这么简单了。
“好!”唐成刚拿起那张新画的纸,“那唐叔就好好给你分析分析!”
不夸张的说,这是最好的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