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盘古开天(一)
齐磊,“人在极度好奇,又对自身判断被孤立的时候,会主动寻找第三人佐证。”
只闻齐磊说了一句他没听董,几个老学究也没听懂的,“我的目的是....拉低自己的评价。”
这回轮到一帮老学究懵了,“主动效能?第三人效应可没有主动一说吧?”
“也就是…降逼格。”
他不愿意为看书花一分钱,却为了能抒发不满和诋毁,愿意花几块钱达到发言的门坎儿,中间还要跨越好几个app……
却不想,齐磊呲牙一乐,“呵呵。”
现在打开书评区,你会看到一些“见习”读者,也就是看盗版的读者,在书评区对某一个点强烈吐槽。
廖凡义皱媒,“你笑什么?”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
原本畅想是【第一人】,它只是一个信息的源头。可是,王晨跳出来,畅想就变成了【第三人】。
这时,廖凡义看着齐磊,“你继续吧!说说今日说法,还有你今天用到的【使用与满足】。”
其实这也是齐磊为什么对柳纪向说,王晨一出来,他就输定了的原因。
《今日说法》,才是齐磊最骚的骚操作。
于是…跨越千山万水,也必须得找到一个【第三人】。
齐磊,“这个嘛....【使用与满足】确实是底层逻辑,但是,目的不是这个。”
“这是网络时代第三人效应的一大特点!”
廖凡义一滞,还有新东西?
“这种诉求会极其强烈,从而主动去寻找第三人。”
有些急切:“那是什么?”
廖凡义想着,这里是不是有什么课题?
这样的人,因为盗版不能评论,也看不到书评区的各种论点,所以观点极度孤立,也就是他看不到同类,就更找不到相同观点去附和。
不过,使用与满足这个理论,已经出来60年了,被研究透了,估计也没什么可研究的课题。
看书都不花钱,可是为了发言可以花钱,这就是主动性。
所以,廖凡义兴致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