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之似水流年 > 第82章 位置

第82章 位置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然,这不是邀功,国家战略所至,且在困难时期,每个地域有每个地域的贡献和职能,无分高下。

对此,齐玉华也只能暗自无语。

但是现在呢?虽然东北还在向关外输血,但是没有从前那么满负荷运转了。

困难肯定是有的,而且不少。就白河子到尚BS区的那条路,就是阻碍发展的最大的问题。

身为一个东北人,徐文良是看着它一步步慢下来,甚至停下来的。而身为尚北的一把手,他着急,空有一身抱负,无处施展。

这样有看识,有能力的模范农户,在尚北已经算是门面了。

再加上东北的气候劣势、地域劣势、交通劣势,就如徐良所说的小脚贵妇,放不下包袱,也迈不开步子。

调研组在经历了两天的煎熬之后,也终于看到了一点尚北的“诚意”。本定半个小时的走访,却是足足呆了一上午。

可是突然之间,不需要东北再输血,或者输血输的少了,远超本地需求的产能无处释放,过度城市化的问题开始显现,原本满载负荷的工厂、工人,却成了制约东北发展的累赘。

不仅仅是城市面貌,更是百姓的精神面貌。

毕竟,这种集中农业的模式,在当下的时间节点,放眼全国也属于比较超前的思维。

你能从它身上,在临近二十一世纪的1998年,看到九十年代初,甚至八十年代的影子。

尤其是齐玉华和张贵林的背景更值得深挖。

现在尚北,正如他所说,有些怀旧。

详细了解了齐玉华一家的情况,包括大规模种植的经验,还有遇到的问题,也算是宝贵的经验了。

所以,东北在改革之前是全国城市化比重最高的地区。无数个围绕工厂、林场、油田、煤矿而形成的城市拔地而起,也养活了一大批的城市人口。

最后,调研组成员以及省市领导,就在齐玉华家的院子里围坐一团,算是展开了一次临时的谈话会,主要还是听取基层百姓的心声。

但是,这侧面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如此庞大的产能输出,不管是资源,还是工业产品,需要多少人力成本?得多少人才能保障每天4000多车皮的输出?

其间,上面的领导问到齐玉华夫妇有什么困难需要政府层面的帮助。

张贵林是某野战军旅参转业,齐玉华则是是动荡年代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庆城油田采油二厂主管后勤的副厂长。

但着急有什么用?尚北的问题,不是他一个人,或者一届领导班子就可以改变的。

89年辞职下海,经营起一家油田设备公司,96年又毅然回到家乡做起了新兴农业。

可他不想迷迷糊糊的混完这一任,他想有所作为。

目前已经在白河子镇承包了1000多晌水田,并带领下河村民试验性地搞冬季木耳养殖。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