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蒲公英导演
听说日本职场前后辈关系也是很森严的,比不上高校但也差不到哪里去。
他心里琢磨着,跟着村上伊织到了一间小会议室前,村上伊织指着牌子说道:“这就是咱们剧组本部了。”
村上伊织满意一笑,伸手按了一下电梯,刚要告诉千原凛人剧组本部在几楼,旁边突然冒出来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叔,直接就是一个九十度的大鞠躬:“村上桑,您好!”
村上伊织回头看了他一眼,明白过来,忍不住笑道:“这东西没用的,有时一天能收十几份,真选角时直接从局里拿资料就好,都有备案的。”
话说到这份上了,千原凛人也不再客气,算默认了,微笑道:“当不起,还是叫我千原好了。”
原来如此,虽然以前挺关心日本电视行业的,但毕竟隔得太远,雾里看花,还是不太懂日本电视台制作局的套路。
在日本,有三种人是受到普遍尊敬的,就是律师、医生和作家,这三种人被认为是能够给大多数人带来帮助的人。其中作家甚至被称为国民教师,头像有被印到钞票上的(医生也有),而编剧的性质和作家有些像,也经常被尊称一声“老师”——不稀奇,再过几年连漫画家、轻小说作家也被这么称呼了,不管他几岁。
村上伊织连忙给他们互相介绍:“千原,这位是石本桥演艺经纪公司的会长长野哲平前辈;长野前辈,这位是我们剧组的主创编剧千原凛人老师。”
“没打官司吗?”
长野又和她客套了几句,转头望向了千原凛人,问道:“这位是……”
村上伊织挽了挽耳侧的头发,摇头道:“没听说过。这人人品不错,业界是有口碑的,是少有的那种真为艺人着想的经纪人,一般艺人自己想走了,他不怎么刁难。”
这五十多岁的长野姿态摆得很低,哪怕面对的是一位二十六岁左右的年轻女性仍然一脸尊敬式的笑容,而村上伊织也不敢轻慢,连声道:“言重了,言重了,都是托前辈的福。”
千原凛人有样学样,把卡片也扔垃圾桶了——感觉有点不尊重人,但这玩意估计就和名片一样,也是这边送那边丢的东西。
她笑道:“那你还是编剧呢,要不要我叫你千原老师?”
日本一年要印20多亿张名片,要真不让扔,这么多年下来,估计大家都得弄间房子专门装名片了。电视台的人应该也是这么认为的,天天都有新艺人出道,每个艺人来拜山头就撒一圈,这么多年搞不好上千万张了,根本存不了。
村上伊织倒是真心的,主要是感觉和千原凛人差不了几岁,而且编剧一般比较神经质,多哄哄让他卖力干活总是没坏处的。
艺人那边应该也知道,但大概不敢不送吧?
人品好,所以公司一直干不大,不过名声不错,资历又老,大家都客气相待,千原凛人明白了。
“哪里哪里。”长野直起身来,恭维道:“昨天就听说村上小姐升格了,果然有才能的人总是会脱颖而出,真是恭喜了。”
他拿起佐富子的“名片”又细看了一眼,发现这少女确实有“才能”,至少颜值相当不错,估计只要略混出点名气,少不了又要被大经纪公司拐走——大公司资源多,人脉广,造星方便,吸金能力强,一般艺人是抗拒不了这种诱惑的,小公司要不是死绑着合约耍点手段,根本留不住人。
村上伊织侧头一看,连忙还礼:“长野前辈,您也好,久疏问候了。”
电梯很快就停了,村上伊织出门时顺手就把卡片扔进了垃圾桶,千原凛人一怔,又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