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九章 开张
出任店东的钱昇和掌柜的李达……他是李维的侄子,当时就下来汗了。因为整个钱号一共只有二百万贯的本钱。其余的资金最快也得十天,才能陆续到位。
“另一方面,农村的高利贷,比城市里的要野蛮多了,往往每年利息的增长,要超过农民那点微薄的收入。农民忙活一年,往往只能还上新增长的利息,这还是好年景,若是年景差,连吃饭都成问题,又何谈还债?而欠款却利打利利滚利,越来越高,最后只能把自己的地、牛、妻子儿女,乃至自己,抵给地主还债。”
但要是刚开张,就停止受理的话,对钱号声誉的建立,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势大财雄、深不见底,才能让人们有信心,将钱财交给他们打理。否则无法借鸡生蛋,腾飞也就无从谈起了。
“哦……”赵宗绩笑道:“想不到你是法家。”
“而国家,早在此之前,便已经深陷财政危机,军队人心涣散,无力镇压造反。最终导致一个政权的衰落乃至灭亡。尽管有的朝代,并非被农民造反覆灭,但皆是先被其动摇了根基后,才点燃了枭雄们的野心。”
“我是洒家。”陈恪哈哈大笑道:“我没有门户之见,只有对错之分。”
“农民破产的危害更严重,方才说过,破产农民有两个流向,一个是给地主作佃户,一个是离开家乡、成为流民。无论哪一种,都会导致国家纳税人的减少,承担劳役的人群缩小。”陈恪缓缓道:“这又会使没有破产的农民负担加重,从而使更多的农民破产,产生更多的流民,导致遍地土匪、强盗的情况。匪乱横行必然民不聊生,更多的农民无法生存下去。这时候若是再遇到连续荒年,必然会出现大规模的农民造反。”
※※※
“千古,仅商君一人尔。”陈恪摇头道。
“国家毕竟不是人。”赵宗绩却面色坚定道:“毕竟有商君成功的例子。”
“有一就有二,你就是二人!”赵宗绩目光热切的望着陈恪。
“这些事儿吧。”陈恪却又恢复了他的吊儿郎当,笑道:“其实我姑妄说之、你姑且听之就好。国家就像人一样,开头没开好,畸形了,是改不过来的。”
“我可不想被车裂。”陈恪大摇其头道:“一来,我没有商君之才,二来,大宋比秦国的问题,复杂了何止十倍?绝非人力可以扭转。”
“而对一个王朝来说,这两个问题,都是致命的。土地兼并,使国家大量的财税之源,聚集到了豪强地主的手中。比起如绵羊般驯服的农民,地主们狡诈而有力,他们通过种种政治特权,可以有大量的田亩免税。再贿赂地方官吏,使应税的田亩和免税田混淆,或者干脆瞒报田亩,总之有的是办法逃脱税负。则朝廷的收入必然锐减。”
两人在上面谈得入巷,完全不知道,楼下正经历怎样的场面。
赵宗绩听得无比认真,连发问都忘了,只在那里默默的做笔记。
短短两个时辰内,竟有百余份贷款告书递到了柜台上,经过审查剔除后,仍有六十份合格的全额抵押,申请贷款金额达到了一百六十万贯……
“一旦遇到荒年,大规模的农民无以为继,其后果必将是大规模的土地兼并,农民要么成了佃户,要么背井离乡成了流民。”陈恪认真的给这小王爷,讲述在别处可学不到的兴衰之学:“还有两个因素推动了这种现象。一是土地在多年耕种后会退化,产出会越来越少,能养活人口的数量自然减少。另一方面,只要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人口就会慢慢增长。时间一长,两相作用,又会使土地兼并、农民破产益发严重。”
想到这,他深深一拜道:“仲方兄,日后我想多多向你请教。”语气从亲热变成了敬重。
“事在人为!”
赵宗绩被深深震撼了,从前,他只把陈恪当作知己好友,最多就是为自己出谋划策的好帮手,但现在他才发现,对方那不羁的面容下,其实隐藏着一种,超越时代的智慧。这些知识,自己在别处是绝对学不到的,却又是一个有志于天下者,绝对需要学习的。
“呵呵……”陈恪不禁苦笑,这还没当上太子呢,就开始有主人翁精神了。不过他也不打击赵宗绩的积极性,轻笑道:“你要是真有志向,从今往后,多看看韩非子的书,还有李悝的《法经》。”
“其实这一番剖析,其实并非难事,只不过历朝历代的既得利益者,都不愿承认这一点——承认了就意味着‘抑兼并’成为国策,在土地就是财富的年代,你让士大夫们还有什么搞头?”陈恪嘲讽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国家的土地本都是君主的,这是天下百姓纳税的法理基础。土地兼并的本质,其实就是王公士大夫们,与君主争夺天下之利。可笑的是,许多皇帝也被士大夫们忽悠了,竟然允许他们兼并,还不收他们的税。这不是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