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第一步在大上海之大学筹建
“父亲,容大人极为关心国家教育,我看可以找他。”叶贻铨忽然道。
容闳对于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关注和倾注的心血是后来人所无法避开和忘怀的。
这时有仆人敲门。原来是晚宴准备好了。
三人出了书房,开始吃饭。中国人讲究食不语,叶家倒也没有坚持这点。但谈论的很少。
饭后,三人再次坐到一起。
再比如大学可以跟庄园商人张謇合作,帮他改进机器。
如此等等。
叶澄衷看得一会儿是心惊肉跳,一会儿是欣喜若狂。整个人如同过山车。
“这才是我要的学校!”叶澄衷拍案而起,吓了他儿子叶贻铨一大跳。
“一百万两白银,我出了!”叶澄衷将计划书递给儿子,站起身。没有理会被吓傻的叶贻铨。
叶老爷子拍着胸膛将学校建设和联系一些投资人的事情全都包了。当然具体兴建的事情又被分派给了叶贻铨,毕竟老爷子年纪大了。
一百万两白银!
胡小岩这时真是对叶澄衷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个时候的上海滩,花一百万两白银的现钱却不能给自己带来一分钱利润的事情,也只有叶澄衷才会这么大气和大手笔。因为叶澄衷已经老了。对于工商业的兴建这方面,他的兴趣已经不大。而相应的对于历史留名这种事的期望就高了。因为没有哪一个人可以拒绝的了青史留名。胡小岩自己也难以拒绝。
“早期筹备还是要多找些人手,老爷子你也看到了,目前中国十分缺乏自然科学类的老师。而要招募这些外国教师,就需要大量的钱财。没有足够高的工资,这些老师是不愿意来中国的。还有各种设备等等,这两样才是花钱的大头。据我估计,每个两百万两,这所大学是搞不定的。还有每年的花费都至少是十万两以上。”胡小岩可没有叶澄衷那样乐观。
钱不是问题,中国人从来就不缺钱。人才才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嗯,你讲的对。老师和设备嘛,看来老头子要去卖一次面子了。”叶澄衷捋着他的胡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