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佛与道
半晌,黄牛牛抬头道:“道家经典《道德经》开篇名义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结尾则阐述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家的根本就在一个‘道’字,‘道’是没有固有的解释,也没有固有的名称,是玄之又玄的,不能用口说出的法门,是整个世界的真法门。这与佛祖拈花微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大师以为如何?”
慧能大师思忖良久,喟叹道:“佛法无边,而道教也深不可测呀!刚才,盟主所讲的‘有、无’与我佛的《波罗蜜心经》上所述的‘色、空’极为相像,真是大道相通啊!“
黄牛牛心中却隐隐的有所怀疑,“难道只仅仅是大道相通吗,还是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在里面?”
随即,在慧能大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后面的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着三世佛:中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继续向后走,到达接引殿,里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立像,左边为持净瓶的观世音菩萨,右边握摩尼宝珠的是大势至菩萨。接着到达最后一座大殿——毗卢阁,里面供奉着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和文殊、普贤两菩萨。
黄牛牛的心里一直在思虑着佛、道的区别与相通之处,也没有心思听慧能大师的讲解,但是,处于礼貌,还是一一参观完毕,又违心的陪同参观了盛放佛祖舍利的齐云塔。
慧能大师介绍道:“正中的大佛,盟主应该认得,乃弥勒佛,两旁为四大天王。”
黄牛牛不由得向四尊佛像看了几眼,暗忖:“道教有四大天王,而佛教也有四大天王,难道这是巧合,还是有不为外人道的秘密?”
慧能大师继续介绍道:“弥勒佛是佛教之中的一个传奇人物,曾化身凡体,游戏人间,人称‘布袋和尚’常手持锡杖,背负布袋,逢人乞讨,随地睡觉,状若疯癫,在他凡体坐化的时候,留下了一句有名的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显示了我佛的慈悲与教化万民的根本。”
黄牛牛也暗暗感叹:“若众佛皆分身亿万,教化万民,佛教焉有不兴之理!”
两人一边交谈,一边穿过天王殿,来到一座更加雄伟的大殿门前,此殿为大佛殿,是供奉佛祖如来(释迦牟尼)的所在。
最后,黄牛牛终于抽出时间,问出了心中的疑惑,“大师,在地球之上,有一座洛阳城,也是一条洛水横贯城中,且,也有一座白马寺,不是道是否与地仙界的白马寺有何渊源?”
慧能大师介绍道:“此殿长二十余米,宽十六余米,殿脊前部有‘佛光普照’、后部有‘法轮常转’各四个字。殿的中央供奉着三尊大佛: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摩诃迦叶,右为阿难。”
两人步入殿中,三尊佛像并排而立,正中的佛祖拈花微笑。
慧能大师恭敬地上前敬香礼拜,黄牛牛随后也焚香祷告了一番,慧能大师起身道:“这佛像的摆放,出自于《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的一个典故,据说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上面对众弟子,闭口不说一字,只是手拈鲜花,面带微笑。众人十分惘然,只有摩诃迦叶发出了会心的微笑。释迦牟尼见此,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与摩诃迦叶。’意思是,我又一门妙法,但是无法写成文字,也无法用口传授,只有摩珂迦叶领会了,就传于他吧。”
随即慧能大师微笑着看着黄牛牛道:“盟主,观我佛法门,道教之法门,可有如此玄妙之法?”
黄牛牛闻之,深思良久,心中也暗暗地惊奇,“前殿有四大天王与道教相通,无独有偶,而此殿的佛祖拈花微笑,又与道家的教义暗合,难道佛、道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