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章 超职业的感觉
有一年李石头来中国,代表一个地方围棋队打“围乙”比赛。在比赛中正好碰到了喜欢下“超高目”的“阳春流”。虽然这是一场遭遇战,不过在比赛之前。李石头肯定能够知道对手行棋的特点。“阳春流”在中国棋手中众人皆知,李石头的队友事先肯定会告诉他。
李石头下出那步“碰”,肯定不是在比赛中“灵机一动”。而是事先就准备好的策略。而他能够想到这步碰,运用的其实也是“手割”的原理。
能够运用“手割”来寻找手段,这就是李石头的过人之处!
李小强虽然暂时还下不出这样的“碰”。不过他在运用这步“碰”的时候,他自认为用的比“原创”还好。
在李石头的比赛中,他那步“碰”很早就下出手。他的对手由于猝不及防,确实也在比赛中吃了大亏。事后分析,如果他的对手应对正确的话,李石头在局面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这步棋真是超职业的感觉。这次来中国,哪怕是仅仅只看到这一步棋,也算是不虚此行啊!哎。。真没有想到。原来手割不仅可以用来判断形势。还可以用来寻找妙手的。。。”
在场的都是围棋行家,坂田先生的话大家都听懂了。没错,李小强下出的这步“碰”,其实就是运用了“手割”的原理。而“手割”。是日本近代围棋鼻祖道策发明的。“手割”这种方法,可以认为是日本流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不过“手割”也有其局限性,它一般在棋盘的边角运用的比较多。这是因为在棋盘的边角,常常出现相近或相似的棋型。只有出现这种棋型。“手割”才有用武之地。而在棋盘的中腹,正所谓“千古无同局”,几乎不可能出现相似的棋型。自然而然。“手割”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这也是“手割”为什么出现在日本,而没有出现在中国古棋的原因。
由于有了“手割”,“日本流”的围棋好像很多都能够讲清楚道理。有很多道理浅显易懂,连普通爱好者都能够听懂。这好像也是“日本流”更容易被人接受的原因。能讲清楚道理本来是好事,不过千万不要把所有“道理”都当成“真理”。
而李小强运用这步“碰”,可以说在时机上恰到好处。对手明知道局部要被李小强占便宜了,为了不吃更大的亏,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这样下。
不得不说,在下围棋的时候,很多“手段”是要和“时机”相配合的!
在对局室内,李小强和依田的比赛还在继续。由于意识到局面的不利,依田基纪在棋盘上显得咄咄逼人。
李小强不动声色,他在棋盘上继续寻找属于自己的妙手。RS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棋盘上是没有多少“真理”的!
很多是似而非的所谓“职业棋手的感觉”,其实就是心中的条条框框太多了。在佛教中,有一种“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说法。心里的条条框框一多,就永远也达不到“看山还是山”的境界。
“看山是山”是业余,“看山不是山”是职业。而“看山还是山”,就是坂田先生所说的“超职业的感觉”!
李小强已经能够“看山还是山”了吗?
他当然还没有那个本事。他和这个年代的职业棋手相比,唯一的优势就是“见多识广”。这步“碰”的原创,其实是后世的韩国棋手李石头,李小强只是活学活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