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他的人生犹如茶几
这样热闹的评论中永远少不了黄少天的身影,尤其是这样充满了争议的人物。有人喜欢,有人讨厌。只有这样的角色上,才能寻找到‘人性’的冲突。而不会成为高大上的完美无瑕的圣人,或者劣迹斑斑的渣滓,人是复杂的,不可能单一如脸谱。
以最辉煌的开局为起始,却以最惨淡的结局而收场。这边是那场带来了灾难的残酷的第四次圣杯战争,冬木市土地上的那道疤,也永远留在了观众们的心中,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反思。
“切嗣其人,自以为是,冷酷傲慢,但具体要列举他的缺点的话却不能更多的阐述什么,并非正确或错误,他所秉持的是自己的理念,一旦理念是一切行动的基准,他不谋私不利己,充满了献祭般的自我牺牲精神,这样别人也就无从置喙什么。你甚至不能站在和他相同的立场去驳斥他,因为你的理念没有那样的强大,强大到自戕也要证明,这是个人对信仰的奉献,无关对错,只是一种行为艺术。”
他至死,再也没有见过自己女儿——伊莉雅。
“艺术只有美不美,究竟能做到何种程度才能展现出其含义和价值,其他都不是他人能插嘴的,到了极致那就只能是个人的事,所以是个人的信仰和孤独,个人的独角戏。 切嗣是觉得自己能为世界带来和平,他如此真挚,什么都不回避,什么都可以奉献,就算那是个人对理想的自我满足他也是饱含了真心的,没有欺骗任何人。”
“我喜欢这个片子的原因在于它把一个个角色华丽又悲壮的人生撕裂给你看,而并不宣扬那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论。满怀壮志的人最终看不到另一边的大海就满带遗憾的死去,抱着不切实际理想主义的人被迫看到与自己希望截然相反的充满讽刺般的结局,而对人生充满迷茫虚无却在内心深处寻找破坏毁灭的人实现了自己也不知道过程的愿望。”
在《fate-zero》的完结之后。无数的话题奋勇而出,鲁洛也是其中之一。
“切嗣从《fate-stay-night》里那个模糊的剪影变成了丰满有血有肉,有矛盾有挣扎的人。从‘正义的伙伴’到最后双手沾满鲜血的master,这其中他经历了太多的被迫的分离,大部分是他亲手造成的。为了大义,牺牲部分人是在所难免的——这是切嗣一直以来的想法。”
“切嗣的失败和悲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无可避免的。理想主义者最后被自身的理想所压垮,saber组的master和servant最后都无法逃避这样的命运。”
“然而最终在圣杯中看到的一幕幕血淋淋的场景在不断冲击着他一直以来奉为真理的观念。为了多数牺牲少数是正确的吗?搬运工大师把这个问题抛给切嗣,也抛给了我们。整个冬木被圣杯毁成人间地狱,也许真是应了lancer的诅咒,也许是老天爷为了让他看清他之前所做一切毫不留情甩给他的一个耳光。所以在冬木废墟中救起士郎时,他应该是感到被救赎了把?这个人的悲剧,在于到最后才发现以前做的全是错的。”
之后,切嗣多次前往爱因兹贝伦城堡,然而因为失败,那个笼罩了森林的结界再也没有为他打开。
“而切嗣的困惑,其实也是一个很大众的困惑。即是多数人的正义重要还是少数人的正义重要?为了多数人而牺牲少数人这种做法,其本身的正义性又为何?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切嗣的理想和所作所为,我觉得是他希望‘用不正义的程序达到正义的审判结果’,而藉由不正义是否能通向事实上的完全之正义,这一点实际上是未知的——切嗣自己也不能肯定,所以他想到了借助许愿机的方法,他相信不管如何许愿机能够帮助他到达最后的正义。虽然他自己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实现这种完全的公平,而这正是因为这个悖论最后他被他所以为的‘奇迹’所愚弄。‘justify’这个古老的问题,实际上在《fate-zero》里仍然指出的,其不可能有针对于整个人类全体无偏的公平。切嗣所寻求的这个命题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无解的。”
“冒牌神父——这是《fate-stay-night》里凛对绮礼的称呼。我只想说,这大概就是搬运工大师对绮礼的定位。一开始,觉得他像个木偶,空洞的眼睛,一味听从父亲和师父的安排。说不被任何人理解,也没看过他确实地主张过什么。然而,在archer的勾引……哦不,是诱导下,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人物渐渐有了色彩。从一开始不知什么是愉悦为何物,到沉沦愉悦甚至不惜导演了一幕幕鲜血淋漓的剧。最最讽刺的是,他竟然是个神父。”一个喜欢《fate-zero》的粉丝说着。
“我很尊敬lancer和saber无论何时都遵循自己的原则毫不妥协,但也不得不承认切嗣的种种手段无可厚非。而他身上的最一个诡异的谬论就在于,一个本身就满手鲜血的刽子手,理想却是拯救全人类,而且他是真心的——何其荒谬,甚至有点可笑。”
不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也有一千个切嗣。
“说起切嗣这个人,真的很有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真的是一个很奇葩的人,当然在我看来。单就圣杯战争其本身而论。切嗣的某些做法我可以理解甚至觉得他谈不上有什么错误——圣杯战争并不是无辜者的战争。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明白结果不是敌死就是我亡,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像lancer或是saber那样恪守骑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