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梦想与现实
林洛想了想,回答:“假如说切嗣的内心犹如天使,那么绮礼的内心便犹如魔鬼——切嗣渴望一个没有人哭泣的世界,看到别人痛苦,他也会痛苦;而绮礼的本性则是以别人的痛苦来作为自己快乐源泉,所以切嗣与绮礼的对立是和saber有着本质不同的——因为他与saber同样有着忧天悯人的情怀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只是所选择的道路不同,而他与绮礼则是本性上的不同,尽管做起事来同样不折手段。”
但是他还是想要创造一个没有人哭泣的世界,他还是会为自己满手鲜血而痛苦不已……所以可想而知,这是一个以何等剧烈的方式在挣扎扭曲着的灵魂!
人或许是天使和魔鬼的后代,内心深处有善也有恶,但这是比较文艺的说法。
切嗣就像一个成年人那样。放弃了孩提时想要成为正义的伙伴的理想——他就像个成年人那样,学会了适应这个残酷至极的世界,自己也化身为修罗,开始价低条件、放低目标,虽然救人,却不奢想救所有的人。开始必要的舍弃,以成败得失的心理来选择救多数人而作为代价杀掉少数人。
善、恶是人的价值判断,而价值观念在古今又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人有的或许只是想法和行为,至于善恶又另当别论。不过人是社会动物,这体现于人的身上所反映的通常不是本性而是社会性,可以说社会上的人,几乎没有人是天生的,都是被社会塑造的。
“saber生前作为传说中的古不列颠王国的君主亚瑟王,是位理想化的骑士化身,恪守骑士道的她与做事为达成目的而不折手段的切嗣犹如冰火般难以共存,或许正是这样对立的观念所塑造的戏剧冲突,切嗣他们选择了saber成为他们的。于是虽然不多,但两个人的立场对立、观念矛盾也就成了作品的主要看点之一,两个人为数寥寥的对话至今也是人们争议的热点。”
“所以切嗣的复杂性。可能在于他是一种政治理念的人格具现化,而在《fate-zero》里。作为与切嗣对立的人物,显然绮礼是针对切嗣的人性一面。而阿尔托莉雅就是针对切嗣作为政治理念的具现化的一面了。”
“切嗣认为saber的正义是迂腐无用的,而在saber看来切嗣这般无原则的做事又是罪不可恕的。其实切嗣说的并非没有道理,saber坚持正义之路,难道不最终落得了惨遭臣下背叛、国家覆亡的下场吗?切嗣的做法尽管冷酷无情,却不会以正义的名义使所有人一起走向毁灭,假如是以顾全国家社会大局的角度,切嗣的行为自然有其合理性,而saber则显得过于理想天真。”
他说:“年幼的切嗣自然不会懂得“正义”这个词在政治学和伦理学上的意义,长大了是否有过思考,搬运工没写,人们无从知晓,不过他自弑父以来的行为却触及了政治伦理的理论及实践范围。”
“政治是肮脏的,而saber身为一国君主,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和实权者,却圣洁无比,以至于到了缺乏人情味的地步,这本来就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相比之下,征服王伊斯坎达尔虽然有着无尽之海的梦想,也非常有人情味,却也会使用不光彩的手段吧。从这点来看,征服王说saber没有为王的资格倒也颇有几分道理。”
说来这理应属于政治伦理范畴的两个命题,即为了多数人的利益是否可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为了正义的目的是否可以不折手段?在切嗣的悲情中还是更多作为个人良知的追问。
“所以可以看到绮礼虽然本性邪恶无比,但却一直以社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过着克己勤奋的生活,虽说知子莫若父,可他的父亲也看不透他。绮礼自己成为了自己的对立面,处处压抑着本性,使得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渴望着什么,人性的异化,由是可见。”
林洛只是贺晨那无数粉丝中的一员,人在成长中,会得到一些东西。也会丢失一些东西。在他的眼中,切嗣更像是一种搬运工大师笔下所描绘的“抱着已经被他们所丢弃的东西长大”的他们的影子。
“那么回到一开始的话题,假如说saber是正义理想的化身,那么惨遭失败的她,难道不正是被现实所照亮而使人觉得遥远虚幻并没有意义的梦想吗?切嗣无法接受saber,是不是无法接受已经舍弃了的那个自己呢?是不是不忍看到这样的她,注定走向失落呢?”
正义——对于已经成熟的人们来说,或许感到可笑和幼稚,可是《fate-zero》中以另一种面貌将这一切展示出来的时候。却让人不得不深思。
别人问他对绮礼怎么看,作为一个故事中一直贯穿始终以主角对手存在的人物,并且是连接起了第四次圣杯战争和第五次圣杯战争的核心,他跟切嗣一样都是饱受争议,他们的身上都充满了神秘而矛盾的色彩。
“正义”是极为微妙的东西,因为它无形无质。只是存在于人类思维中的概念。它可以很简单,像超人保护地球就是正义,反过来侵害地球的怪物则是邪恶的;它也可以很复杂,如罗尔斯那洋洋洒洒巨作《正义论》,非但没有为正义在学术上的争论画上休止符,反而引发了学界更大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