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1 利刃辉煌
现在,求进会选择的,正是鲜血铺垫的道路。求进会在战争中的决心,决定了,就算均摘星离开了,中位、下位指挥官,也无法稳定战线。战争烈度一时间是降不下来的。
全球各地基地内,莫佳琳投降发言的界面充满了讯号不好的雪花,声音也是电信号不良的沙沙声音,这也给这画面增添了几分不可置信。
联邦上层被迫要重新思考,土之星上的军事部署、政治方针。
军事上: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均摘星已经把莫佳琳的战区完全控制,大量固定信息网络设施正在架设,周边一系列高地,天然防御区都被拿下了。
联邦要调整部署把均摘星打下的防区抢回来,人工智能凑齐一切理想条件(包括均摘星暴毙)都需要四个月。
而在这段时间内,求进会在陆地上已经经营起反卫星体系,数十个大功率的对天激光战舰,让联邦的卫星不得不在东大陆上空隐身化。
突围被彻底泯灭。最终,她不得不退回11号预备军事区。32分钟后,均摘星进攻兵团杀到,她所在的地下堡垒群地表外部区域被逐一攻占,四枚震撼弹的地震波初步探明地下结构。而后在均摘星最后的劝降下,该战区联邦最高指挥官莫佳琳通过公共通讯宣布投降。
持续了171个小时的淮洋大战役赢得了重要歼灭战果。
双方在这场大规模战役中,共投掷了13423件核武器,其中联邦一方投掷6353件,求进会一方投掷了7070件。但是联邦主力战舰大当量炮击不在此统计范围内。
双方的智能化作战单位均损失了千万。这个数据不好统计,因为战后很多智能武器无修复价值,直接被拆卸了。
双方人员损失,联邦损失10万人左右,百分之九十九为战造者,但也包括984名高级工业制造师,这些都是支援莫佳琳调试高科技武备的人。求进会这边,战损了43442,其中死亡7833人,其余人均在核辐射环境下重伤,必须回去调试,数年内不可能重返战场。
联邦在筹备反击,当然联邦更担心,求进会何时会发动第二波大规模攻击。
政治上的影响更深远:联邦原计划在均摘星(五号)陨落后,派遣未来下位中位指挥官进行低烈度作战,控制冲突级别,试图渐渐以对话的方式影响求进会。
毕竟联邦掌握科技高地,选择对话,在政治上会有较大的主动权。这就好似高帅富温言善语,要比穷兄弟看起来更加可亲。人在没有生命危险和其他压迫的时候,总是更倾向于那些富足的人。
因此和平阶段,人民表现的主张,往往是选票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而这就给了联邦操作的空间,可是这算盘已经散架了。
均摘星:“道路不是吃饱穿暖后,闲暇下来挑出来的。而是血肉不断铺垫后,反复思考出来的对错。”
比起联邦的战造者,求进会这边损失的人才显然是要高等许多,但是毫无疑问,这场战争以求进会一方胜利告终。
同时均摘星也创造了历史,先是从苏天基手里把制天权给抢了下来,而后在与五位上位指挥官全烈度对抗的同时,打下了一个战区控制权。
联邦的人工智能集群,被这个结果直接弄得开始重新构建逻辑。
而圣枪自诞生以来,哪场测演中都没有发生过上位指挥官对抗中,一对五,然后被对手直接夺帅的情况。
大变革时期的实战,给和平时期的测演狠狠地抽了一巴掌。人,人民,意志顽强的人民在这次大战役中为最大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