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十八 诸葛亮想要外放
但是到最后,获利者既不是田丰也不是程昱,而是躺赢的许靖和张昭。
谁都想不到郭鹏会果断的对功臣们下手,然后把至关重要的吏部和礼部大权拿回手里,交给了两个弱势地区出身的官员。
但是,这对于天下弱势群体官员来说,无疑是个重大利好。
伴随着这波政治斗争的余波,一批人倒了血霉,一辈子都做不了官了,也有些人顺势而起,躺赢,就是因为他们弱势地区出身的原因。
郭鹏杀了很多人,赶走了很多人,诸葛瑾没有受到任何牵连,本以为逆袭的机会来了,但是并没有。
高层没有改变,还是大力提拔自己人。
青兖冀三州人士得到了大规模提拔,诸葛瑾也算是捞到了好处,成功成为了员外郎,不算一无所获。
尽管如此,也和诸葛瑾自己的设想相差很远。
以他在尚书台工作的资历和功绩来看,怎么着也不至于仅仅只是一个员外郎。
要不怎么说人比人气死人呢?
崔渠案中的主要犯事人员崔渠年纪比诸葛瑾小,但因为崔琰和田丰的关系,使得非郭氏故吏的崔氏一族也得到了田氏的照顾。
借由半个外戚的身份抄了近道,刚进入官场就是工部下属虞部员外郎的副职。
诸葛瑾的升迁之路遥遥无期之时,崔渠已经提前预定了大好前程,甚至可以把手伸到吏部里面。
这让诸葛瑾一度消沉,还和胞弟诸葛亮诸葛均抱怨过此事,甚至产生了自求外放的想法。
还是因为出身。
诸葛瑾无比痛恨自己的出身,甚至产生了更换户籍到青兖冀三州的想法。
结果一年以后,延德四年年初,程昱集团和田丰集团的政治斗争彻底被引爆,两人争斗不休,你来我往,搞得朝堂上是刀光剑影处处杀机。
一会儿程昱危险,一会儿田丰告急,墙头草们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站队,朝堂混乱不已。
危急时刻,诸葛瑾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什么也不做,称病躲在家里,躲过一劫。
觉得就算外放到地方,哪怕做一个县令,都能发挥自己的志向,也好过在尚书台里做着人家的手下小弟。
就因为出身徐州!
而且不是名门大族!
当时还在内阁埋头九九六的诸葛亮和刚刚入职尚书台做微末跑腿小吏的诸葛均也没有任何办法。
结果延德三年年初崔渠案发,一大批抱着郭氏故吏集体的裙带集团遭到了郭鹏的血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