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四十 洛阳城内的头版头条
获得廉价书籍的世人将在也不会允许任何势力把他们可以购买到手的书籍夺走,谁敢夺走,谁就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哪怕没有老师,哪怕不识字,哪怕只是地头上的一个普通老农,他都能去买一本书瞧瞧,然后小心翼翼的留作传家宝。
不仅学宫、学校可以加大招生量,郭鹏再度宣布同时扩招太学生,从两万的数量扩招到三万的数量,恢复到太学的极盛时期。
两汉太学极盛时期,就差不多拥有三万名太学生,郭鹏要把这个数字恢复,让太学重达极盛状态。
与此同时,郭鹏也要求地方学宫、学校要招募相当数量的适龄学生。
划定指标,低于指标线的,地方学宫、学校的负责人就要被惩处。
郭鹏要正式打响这场教育战役,把魏帝国从此往后的教育模式和选拔模式都给固定下来,不可动摇,以此彻底巩固魏帝国的根基。
知识垄断的时代已经终结了,已经不复存在了。
当书籍可以用相对低廉的价格购买到的时候,这个时代就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他们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掌握这种技术的,但是既然木已成舟,一切都来不及了。
皇帝不仅对外公开售卖一部分书籍,还有一些不对外售卖的书籍。
这部分书籍仅仅只在教育系统内和关键部门内流传,比如重要的兵书和政治类、技术类书籍。
让那些试图在他退位和死了以后搞事情的人彻底绝望。
这些人还有那么一丢丢微不足道的想法,幻想着郭鹏死了以后他们还能反攻倒算,郭鹏就是要把他们最后一丢丢的幻想戳破,让他们万劫不复。
这件事情只要铺开,全国范围内的国营书店——求是书屋遍地开花之后,郭鹏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造纸术和印刷术合二为一,为葬送士族的时代做完最后一步。
士族的时代就此终结,再也不会有复辟的可能。
这一类书籍要么只有相关官员才能学习,要么只在教育系统里供学生和教师阅读。
当然,数量也相当庞大。
当初那些地方学宫、学校缺乏的向中央请求的书籍,中央没有,但是现在有了。
这一次一口气全给你补足了。
好了,加大招生数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