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零八 某种意义上来说,郭珺很有生意头脑
还是要用这些东西来做贸易,才能维持更高的利润。
至于粮食,只能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线上,不然的话还就真的不赚钱了。
和注辇国方面签订了新的贸易协定,根据新的协定,郭珺找来跟随过来的计吏们算了一笔账,发现这样交易才比较符合他的利益。
然后要是能不断扩张他自己本身的兵刃生产规模,这个利润规模还能进一步扩大,因为他不可能一直从魏帝国得到无限量的免费兵器。
对比一下魏国国内的粮价和这里的粮价,郭珺有些意外的发现用当地粮食来做交易不划算。
同样的粮食一百斤,在这里的价格和在魏国的价格就不是一回事。
一波操作下来,赚的不多。
于是郭珺开始考虑,他觉得不能单单用粮食来做交易,而要找一些在魏国和新大陆上都很有价值的东西来做交易,这样才能保持军火贸易的高利润。
虽然这些环首刀大部分都是郭珺免费从魏国拿来的,运输成本也不需要他来承担,魏帝国的国库来来承担,可他就是感觉自己亏大发了。
另外为了方便交易,交易的时候,注辇国方面还主动使用了魏国的度量衡来计算交易规模,以便魏国一方提供军火。
王海波带回来的贸易条约让郭珺大喜过望。
这家伙坏的可以,欺负注辇人不懂技术,把魏帝国已经形成规模化作业的制式环首刀卖出了天价。
这种环首刀在魏国生产线手里可以轻松量产,战争时代都跟得上产量,就别说和平时代了。
早已超出需求量。
不行,他咽不下这口气。
正好在此时,注辇国方面也发现他们需要很多环首刀,单纯用粮食来贸易,他们有点搞不起了,于是希望用其他的东西来做贸易。
这正中郭珺下怀。
除了粮食价格大为不同之外,牲畜、肉类和矿类还是具备相当的价值的,就算在现在的魏国,除了广泛饲养的肉鸭和肉猪之外,其他的牲畜和肉类也不便宜。
矿类就更不用说了,黄金白银青铜,本身就有价值。
但是为了革新技术,发展炼钢技术和锻造技术,郭鹏长期给军工部门很高的配额,给了军队很大的损毁额度,自己承担这中间的成本。
而郭珺通过自己的关系,就算是从魏帝国购置兵器,再转手卖掉,那利润都相当高。
唯一让郭珺有点糟心的就是每个地方的生活必需品价格都不一样。
比如粮食,在魏国国内的价格比较便宜,那是因为郭鹏广泛的屯田政策、粪肥分配策略和安稳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他广泛设立的储粮仓可以平抑粮价。
但是在新大陆上,没有这些条件,也没有魏国发达的农业耕作技术和农具革新技术,更没有成熟的粪肥制造技术,粮食产量很低,粮价自然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