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找着了
“万一这份卷子就是高文的呢,如果他真的中了举,又是由本官手头送出去的……混帐小人,你既然可以改回良籍,在韩城在西安府考试不成吗,偏偏要跑去平凉府?这分明就是同本官作对啊,本官连这个万一都不给你!”
一时间,有怒气勃发而出,杜生辉“呼”一声将那份卷子扔到废纸篓中去。
可如果是呢,那个笑话就闹大了。
高文这厮以前不过是个卑贱的衙役,后来因为是方孝孺案的后人,得了朝廷平反,这才参加了科举考试。当初,杜知县要对高文用刑,这厮已是恨他入骨。
如果自己一意推荐他中举,甚至争取到前三的名次。高文肯定不会领这个情,也不会认他这个房师的。如此一来,杜生辉的脸面往哪里搁。
坐在椅子上,杜知县回忆了一下高文以前的作文,心中已经肯定:“看来,就是他。”
高文自从将户口迁去平凉府之后,在科场上的表现堪称夺目。县试得了头名第一,府试的时候虽然不是头名,却也轻松过关;到院试这种正经考场的时候,又是头名案首,差一步就中了个小三元。可以说是这十多年来,平凉府最能考试的一个才子。
而且,陕西文教落后,能够写出这么一手好文章的人也不多。在杜知县看来,这人怎么也得中个举人,怎么也得进前十,甚至前三都可以争取一下。
第一次做同考官,就送出前三的卷子,对于杜生辉来说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不觉手舞足蹈,几乎忍不住要跑到隔壁去找其他几个房师过来看卷子,点评一二。
可就在这个时候,突然间,一个奇怪的念头从心底生起:“这会不会是高文的卷子?”
一刹那,高文和自己最后一次见面时,那张满是讽刺和仇恨的脸浮在眼前。
杜生辉几乎忍不住要去扯卷子上的弥封,但一伸手,才苦笑起来。原来这朱卷上只有考生的考号,并没有弥封也没有名字。
平日间,在官场上,一提起高文,平凉府的相关官员,尤其是学政都是褒奖有加,洋洋得意。私底下甚至还调侃说:“如此人才,西安府韩城县竟然诸多刁难,以至人家迁移户口到我平凉来考。哈哈,倒是平白地将一份政绩送到我等手头。如果高文再中个举人,将来再得个进士,咱们可就赚大了!”
说着说着,话头就扯到杜生辉的身上,说他杜知县心胸狭窄,不能容人。
“不,不能让他过!”
“可是,这卷子实在是作得好呀,不过,实在说不过去。而且,我手头的卷子中也就这份看得过眼啊!”
一时间,杜生辉内心中天人交战,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要等到录取之后,大宗师才会叫人将原卷,也就是墨卷取来,撕了弥封,核对、写榜。
在此之前,作卷子的人姓甚名谁,也没有人知道。
也就是说,这卷子的作者究竟是谁,杜知县也不敢肯定。
或许是高文,或许不是。
如果不是,固然皆大欢喜,自己也是面上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