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出榜
原来,按照科场写榜的规矩,乡试桂榜和院试相同,用的是轮榜。正中写了一个大大的“中”字,接下来,中式举人按照名次,一圈圈朝外写。解元最里间,接着是亚元,然后是第三名。如此,直到最后。
自然,高文和任惟一要写在最里面。
可问题是,榜文上还有一个搜遗栏。也就是说,被搜遗的举人的名字不在轮榜上,要单独写在里面。如此,以示大宗师们的责任心,也好叫被搜遗的举子心中感恩。而且,因为此事设计到学生拜师一事,搜遗栏的考生是没有房师的,也不能认。
天地君亲师,纲常伦理乃是明朝立国的根本,分毫乱不得。
“怎么不可能。”说话这人斜视杜生辉,冷笑:“若非大宗师搜遗,高文不就过不了乡试这一关。”
“对对对对,言之又理。”
众官看杜生辉的眼神中都是鄙夷。
内外帘官中的平凉府官员都一脸的好笑,而西安府的人都满面羞愧。
杜生辉紧咬着牙关,又将嘴唇咬出血来。
又有人奇道:“此话怎讲?”
“可惜这个高文在府试时失了水准,没能拿到第一。否则,一个小三元就到手了。再加上这次乡试又得头名,说不定******也可以争取一下。诸君,连中六元是什么概念,那可是我陕西文教的幸事啊!”
“什么,四场考试,三场头名。”大家都震撼了,皆摇头:“平凉知府可恼,怎么不给人家一个头名,活生生将一桩文坛盛事给毁了。”
叹息声此起彼伏。
又有人安慰道:“其实,如果高文能够加把劲,在后面的会试和殿试拿个第一,******及第,不也是一桩美事。”
宣布完中式举子的名单之后,大家各自散去,回屋休息,只等明日一早就出贡院回家。
两个大宗师熬夜写榜,用印,准备天一亮就贴出去。
在写榜的时候,舒日长却为难了:“李公,这榜文可不好填。”
李祯:“怎么就不好填了?”
舒日长苦笑:“今科也是古怪,搜遗搜出个解元和亚元,却不知道将高文和任惟一的名字落到哪里?”
“也只能希望如此了。”内外帘官们还是觉得遗憾。
“啊,我记起一事。”一个内帘官惊叫出声:“这个高文以前不是韩城人氏吗,后来将户籍迁移去了平凉府庄浪县。哎,西安府也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活生生将一个解元送给平凉府,为他人做嫁衣裳。”
“咦,高文好好地在韩城读书考试不好嘛,干嘛要将户籍迁移去平凉?”
“你这就不知道,高文若是不迁移户籍,依旧留在韩城,别说得头名案首,得举人功名,只怕连县试都过不了。”
“这倒是奇了,能够写出如此雄文之人,怎么可能连县试都过不了,说笑了说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