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出榜
他没有多少钱,却还竭尽所能,备上了一份厚礼。
又拿出自己的庚帖,请两个大宗师给自己取个名号。
这可是极大的尊敬,两个大宗师大觉意外,又分外欣喜,给任惟一取了名号。又看了座儿,和他说话。
此人无论是《四书》还是《五经》都颇为精通,是个全才。李、舒二人看好他的前程,拿他到嫡系门生看待。
到了次月,从太白山回来之后,择了吉日。两个大宗师将新科举人走召集起来,举办鹿鸣宴,跳魁星舞。
宴后,举人们依次进公堂拜见两位大宗师,口呼“座师”“恩师。”
陕西地方穷,可这年头能够读书的士子,家境都还不错,因此,献上的谢师礼也是分外丰厚,少的三五十两,多的一二百两,不等。
拜完座师之后,又去拜房师,依旧是一份厚礼。
各房座师都是满面春风,他们那里热闹非常,身边被学生们团团围着。只杜生辉门前冷落,无人问津,大有遗世独立的意思。
如果高文和任惟一名次不好,直接写进搜遗栏就是了。可现在二人一个得了头名,一个得了第二,这可不好办了。
李祯抓了抓头皮,也觉得为难:“日长,你觉得呢?”
舒日长:“李公,要不这样,高文和任惟一依旧上轮榜。不过,搜遗栏里也得将他们的名字写上去。”
李祯:“这不是重复了吗……还有……”他有点犹豫:“如此一来,让杜生辉如何见人,日后咱们见了冢宰,面子上也过不去。”
舒日长怒道:“杜生辉小人尔,李公,你我的弹劾折子都写了,还担心什么见了王尚书面子上不好看,就这样写。”
这个时候的高文已经去了北京,自然无出席,只请人给两个大宗师送过来一份谢师礼。如此,得了亚元的任惟一隐约成为一众新科举人之首,收获了无数的赞美和恭维。
等到他去拜见两个大宗师的时候,李祯是个老成人,只说了几句场面话。舒日长是个道德君,眼睛里不揉沙子,忍不住笑问:“任惟一,你可知道是如何中举的?”
“学生如何不知道,恩师们的情义如同再造,学生不敢忘记。”说着话,任惟一就拜了下,眼睛里有热泪流了下来。
任惟一今年二十出头,乃是寒门士子。为了供他读书,整个家族可以说将种子粮都掏出来,送他来了西安。可以说,除了读书仕进,他在没有别的路可走。
在看榜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名字既在轮榜上又在搜遗栏中,知道自己是搜遗出来的。一看荐卷的正是钦点的两个大宗师,知道若非自己遇到两个忠于王事责任心强的大主考,今届说不好要名落孙山。到时候,还真是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心中自是万分感激。
李祯点头:“罢,也只能这样了。”
在后来,榜文一出全陕西的士子一片大哗。对于高任二人搜遗被搜成解元和亚元一事也是啧啧称奇。
对杜生辉也是大为不齿。
实际上,这场乡试秋闱之后,杜生辉被两个大宗师上折子弹劾,名声算是彻底臭了。
放榜出贡院之后,两个大宗师并没有立即离开陕西,而是在地方官员的陪同下去了太白山游玩,来来回回用了半个月。之所以没有立即走,那是因为还有一项仪式需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