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炎帝东征
这时的男人真是咸鱼翻身今非昔比。他既是资本家,又是统治者,还是当家人,钱包鼓鼓,如狼似虎。
财大必然气粗。创出产业的男人再也无法容忍血缘按照母系计算。因为那意味着自己挣下家当跟亲生儿子一点关系都没有,丈母娘和小姨子倒有份,甚至会划到另一个男人孩子的账上。要知道,那时的女人是可以有许多性伙伴的。
因此,这种制度必须废除。
实际上,蛇也是二次出场。第一次是在夏娃的时代,把生殖变成了性。那时的它,是性感而坦诚的,也是背了黑锅的无名英雄。功成之后,蛇退隐,蛙上台。蛙或女娲又把性变成生殖,并发明了生殖崇拜。生殖变成性,动物就变成了人。生殖崇拜诞生,自然就变成了文化。
人类的两次前进,蛇和蛙都功不可没。
因此,按照轮流坐庄的原则,蛇当然要再次登台。只不过谁都没有想到,性感而坦诚的蛇竟会变得邪恶、狡猾和贪婪。它在历史的舞台上,居然一坐就是几千年。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蛇的重新上台,动机和目的已不是让女人快活,而是要自己快活。人们当然也想不到,蛇刚一上台就恩将仇报,翻脸不认人。它不但独霸了天下,还利用手中的公权力,私下里把女娲变成了蛇。
这可堪称用心险恶。
比方说,蛇、羊、牛,究竟是生殖崇拜的象征,还是图腾崇拜的对象?都是,又都不是。蛇,如果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曾成为图腾,就不会变成龙。牛,如果不曾是生殖崇拜的象征,也不会变成图腾。可见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身份,如果混为一谈,那不是历史的错。
何况线索也很清晰,那就是先有女性生殖崇拜,后有男性生殖崇拜,然后变成图腾崇拜。因此姜人和羌族的羊,就必须一变再变。起先是牧羊女,这就是姜。然后是牧羊人,这就是羌。下一步,应该是变成牧羊犬,就像畲族和瑶族的盘瓠;或者牧羊神,就像古希腊的潘。可惜,这一环节遗失了证据。结果,便跳跃式地直接变成了牛。
作为牧羊女的子孙,羌或姜来到了历史的岔路口。他们一部分留在西部,成为羌族;另一部分则来到中原,成为炎帝族。炎帝族带来了自己的西戎文化,也融合了中原的本土文化,包括伏羲族传入中原的东夷文化或南蛮文化。
也就在那时,伏羲交出了接力棒。
部落的时代开始了。牛首人身的炎帝为它揭幕剪彩,牛图腾的旗帜高高飘扬。
然而冒充医生的蛇,做完手术后就悄悄地擦掉了所有的指纹,销毁作案工具,迅速撤离现场。自己也改头换面变成了牛,满脸的无辜。结果,“女娲是蛇”的弥天大谎,便哄骗了众多的书呆子和老实人。
可惜蛇再狡猾,也想不到它的同案犯会留下证据。这个同案犯就是鸟,证据则是一系列的“鸟啄鱼”或“鸟衔鱼”图案。这种图案,直到明代的砖刻上都有。这些蛛丝马迹雄辩地证明了,蛇吞蛙,鸟食鱼,不但在自然界屡见不鲜,在人类历史上也曾是惊人的一幕。[15]
蛇,为什么能得逞?
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在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其实已有财产的权属。虽然那时还是“夫从妻居”,但如果分手,男人可以带着劳动工具、牲畜和粮食一走了之,女人则只能留着她的锅碗瓢盆,坐守空巢,招降纳叛。
这事不能以今度古。那会儿可没什么房地产,男人拥有的要值钱得多。比如牲畜,可以吃也可以用,是生活资料也是劳动工具。何况到了后来,男人还有了新的“牲畜”。这就是奴隶,是男人猎获的战俘。而且这些最廉价的劳动力正如恩格斯所说,还跟牲畜一样是很容易繁殖的。
弹指一挥间,换了人间。
蛇的第二次出场
事情已经清楚,羊女变羌人,是革命的关键时刻。
我们不知道,在那微妙敏感的弹指之间,是女人主动让贤,还是男人强势夺权。如果是后者,那么,蛇在其中一定起了很坏的作用。
蛇是一个狡猾的家伙,它潜伏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