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张太岳所荐何人
“能随侍老师身边的,自然就是况兄弟。久仰了。”此人拱手致意。
况且也拱手还礼,心想你倒是想多了,随时侍奉老师的可不是我。?.??`
“况且,这位是祝云祗祝兄。”周文宾兴奋地说,“前几年我随父亲去京城,见过祝兄多次,不想一别经年,在家乡又见到祝兄了,而且跟你成了同门。”
“况且,你果然在这里。”
文杰忽然从文宾后面跑出来,抓着况且的肩膀晃了晃。
“你也来了。”看到文杰,况且也很高兴,两人有几天没见了。
“本来不想来的,我哥说你在这里,我就来了。”
“这位就是况兄弟吧?”那个穿锦缎曳撒的人冲着况且笑着说到。
大明才子风云录
笔趣阁 【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仁兄认得我?”况且也打量他几眼。
况且本来对此人毫无兴趣,但联系到张居正,此人在他心目中的比重就增加了。
但见此人中等身材,相貌也还端正,只是眉眼嘴鼻之间的距离都有些偏小,像是受外力挤压了一般。
他忽然想到一个笑话,据说建文帝出生时,半边头颅被挤压过,结果生出来后,半边头颅是圆的,半边头颅却有些扁平,连朱元璋都戏称他最喜爱的孙子为“半头”。这当然不影响建文成为皇太孙,后来又成为一代明君,可惜天命太短了。
难道这位仁兄也在出生时遭过挤压?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北荆州人,故而人又称为张荆州。 .? `?当时的人,有人以名行,有人以字行,所谓行,就是大家都这样叫他,久而久之,不是特别熟悉的人就都不知道他别的名字了。
名字在现代社会是统一的,而古人是分开的,一直到民国时期还是这样。
比如说文征明,姓文,名壁,字征明,他以字行,所以世人皆知文征明,知道文壁的就少而又少了。
唐伯虎也是以字行,只是书画上都写自己的名唐寅,所以大家都知道唐寅跟唐伯虎是一个人,但是都习惯叫他唐伯虎,很少叫他唐寅。
张居正却是以号行,人人都叫他太岳先生,在文章里又喜欢称作张荆州。将一个人的出生地作为他的称谓,是对此人最大的赞誉,也是表示自己对他最大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