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入旧年 第74节
况且,不说那镯子的含义与讲究,这两家人本就非亲非故,人家愿意送镯子也是不错的了,对她来说都是意外之喜,哪还好意思奢望房产田契?说句现实的,人家给镯子是情分,不给也是本分。
她觉着江芝有些……贪了。当然,也可能她就是出于好奇,随嘴问句罢了,家人一个屋檐下,有些嘴角是再正常不过的,她劝自己不要求全责备了。
都出了元宵节,江家仍每日客人不断。刚开始倒只村里众人轮番上门,有提着几个鸡蛋两个南瓜的,有拿了两斤新米与地瓜的,也有“大方”如村长捉了一只大花公鸡的……都只为了能与江家打好关系。
就是村里王麻利家两口子,走哪都“我婶子可是尚书亲家”挂嘴边,好似王氏真是他们亲婶子,好似真是王氏与胡尚书打了亲家……这就是人世常态了,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虽然,真正“富”的并非江家。
“噗嗤”
这回连不知何时进屋来的高氏也忍不住笑出声来:“不得了不得了,我这姑娘是在夸她爹娘还是夸她自己哇?”
被这一打趣,江老大也松了面皮,长长的舒了口气。江春未发觉她居然极其自然的撒了一回娇,只高氏与夫君对视一眼,会心一笑。
自此,“认亲”给江家大房带来的影响算是暂停了,但对整个江家来说,这团火却越烧越旺。
光初二上门那日给的几个小儿红包也有二三十两,初八那日胡二爷予江春的改口礼也是只实心的牡丹花金镯子,据江芝所言,那同样大小做工却差多了的货色,在东昌首饰铺子里也得百来两……
听说县太爷与京里尚书都来了,那可是多大的大官啊!连隔壁村的也来凑热闹了。
戏剧的是,当年上门来闹蛤蟆籽的那几个汉子也来了。一进门就先赔罪,道当年眼瞎了,不该那般惊扰上门,可怜都是老实汉子,翻来覆去也只会这几句。
江家人倒还安慰了他们,道不消特意来的,那本就是村里不成文的规矩,是他们先坏了规矩……又请着他们吃了一顿酒,几人才彻底放下心来。
令江春欣慰的是,自从晓得她成了尚书府的干女儿,特意去苏家塘走了两遭,对那地痞村霸倒是多了点震慑,虽然舅舅还未归,但苏家的东西却是再未丢过了。
出了正月,江春又将接外公外婆来过活的想法在心内转了几日,挑了个王氏心情不错的日子与她说了一道。
百来两啊!众人只恨不得每日拿出来瞧两眼解解馋。
但那晚她又悄悄找侄女问了“你干爹可予了你甚房契地契的?若有还是早些拿给你奶,她替你管着才妥当哩”……江春自是实话实说没有的,免得含糊不清惹出甚风波来。
哪晓得这真话说得过于爽快了,她还不信,不死心的嘟囔了句:“光那镯子用处不大,总不能前脚才认了亲,后脚就把它换成真金白银罢?还不如实际点儿与你几份田产地契,坐吃也不怕山空的……”
江春无语。
她虽不懂首饰,但那镯子造型古朴,花纹繁复,非一般作坊工艺能达到的,干爹虽未明说,但该是有甚来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