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四朵金花
尹懋只是监督财务的,对项目,他越干涉,德志越没自由;越不自由,就越难开展这个项目。到最后,可能挨批的还是德志,得表扬的是尹懋。
德志突然想起,刚才姚世江在讲述他的浪漫史和男女之事的时候,尹懋的眼睛放光,非常兴奋,可是当梦醒的时候,看到的是老妇人,自然兴趣皆无,不想和老人多说一句话了。
如果说这是爱心,恐怕还要再想想,到底有没有了。
老人是姚世江的亲生母亲,目前没有跟姚世江一起住,而是跟着姚世江的弟弟住。他弟弟是篾匠,今天不在家,弟媳也上坡上做事去了。
老人很健谈,德志拿出笔记本,略略记了一些情况。德志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人的脑细胞生来就是定额,没有多的,少就就少了,不会再生。要想记得许多东西,必须要勤快,其中,拿笔来写,才是正道。
“还好,就是还有点不好吧?”
“书记,你太认真了。对头,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了,机器零件也不中用了,不是头疼,就是腿疼,毛病多着呢,该死了。”灵域</A>
“可千万别这么说。我还要给您庆祝一百岁生日呢。”卢支书说。
“哈哈,谢谢书记这么上心,比我儿子还好。”老人说。
尹懋看着卢支书和老人对话,很想插嘴,但一直没有机会,老人聪明,虽腿脚不便,可眼睛好使,观察到尹懋的需要,于是老人故意闭了口,等尹懋开口说话。
写一遍,比看十遍还强,最终目的,还是帮助记忆。老人不识字,也不看书读报,可她看电视节目,那些新闻,她还记得,包括现在的国家领导人是谁,她都清楚。人虽在深山,可心怀天下,可佩可敬!
正说着话,姚篾匠的妻子回来了,背着一个背篓,里面放着镰刀,还有一些萝卜、青菜,可能中午要吃掉它们。
她见了卢支记来了。”
卢支书点点头,她放下背篓,到厨房里洗了手,在木墙壁上有一条绳子,挂着两条毛巾,看不出颜色,她用其中一条擦擦手,说:“你们先坐着,我来给你们沏茶。”
果然,在一阵安静之后,尹懋说:“卢支书,我们该走了。还有很多任务呢。”
卢支书没有回答,只是看着德志,德志见状,连忙说:“老人家的意见也很重要。不妨听听老人家的意见,尽量让所有村民都参与讨论中,到底要不要搞这个水利项目。”
尹懋嘴撅了起来,很明显,他在生气,德志装作没看见。
这个项目村条件比较艰苦,已经明确说了这个村,是交给德志来打理的,如果弄得好,功劳是大家的,要平分;如果弄不好,责任是德志的,这个没有人争抢。
争抢功劳的多,承担责任的少。德志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问卷调查的时候,尹懋明显地加入了自己的意思在里面,这是最大的忌讳,做项目,不要先入为主。好在这个项目还没正式开始,一些安排和部署需要考虑清楚,从设计到可行性,都需要德志的全盘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