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鳞鲤
张小辫儿找人买来些面饼馒头,带在身上径直前往猫仙祠。他和孙大麻子两人来到庙中,先给猫仙爷叩了几个头,上了两炷香,就地坐下来收拾整顿。
马天锡对张小辫儿说,这座云雾高塔约有一十六层,与古时被毁的塔王形制一般不二,就好似是当年那座古塔的塔灵显圣。此等反常异状,理不可晓,使得满城军民人人惶恐,人心危骇之际,流传讹言,纷纷不一,现在又正值粤寇围城相攻,万事大意不得,本官想找几个眼明手快、胆识出众的好汉,去那云雾下的地洞里追根溯源一探究竟……
孙大麻子对张小辫儿单枪匹马取了神獒首级之事,已自佩服得五体投地,刚才见他应了马大人吩咐的差事,不知他又有什么妙计,心下老大稀罕,一时未敢骤然说破,此时才问起来要如何行事。有道是“官无三日急,倒有七日宽”,一天一夜之内取出风雨钟是否有些操之过急?按理该当从长计议,还是去讨一个不拘时日的活限为好。
眼下的事情却不比以往了,前天粤寇炸城未遂,反倒把城中几处相连的房屋给震塌了,恰好就是当年的塔王旧址所在。那废墟底下裂开了一条地缝,从中有茫茫白雾升腾而上,云雾似乎是有形有质,浮在半空凝幻为高塔形状,久久不见有消散的迹象。
张小辫儿不敢说出林中老鬼泄露天机,只谎称他自幼勤奋好学,多曾拜过名师,得过高人传授。俗话说“井淘三遍好吃水,人从三师技艺高”,不单只学过相猫之术,更随一位老道长学过憋宝,通晓天下种种宝物的出处来历,以及取宝的不同手段。
马大人闻言称奇不已,万万想不到张小辫儿这个专在街上寻些空头事来做的游侠之辈,竟能如此博古通今。据典籍所载,风雨钟是确有其物,可塔王寺早已毁了几百年,谁会知道有东西藏在塔底的古井里边。
马大人听出他言过其实,对此将信将疑,但又见他言之有物,想必自有手段应对,于是表面上不露声色,只微微点头称赞道:“张牌头真乃奇人也!”随即问他,“你可敢带些人手下到井底,把那风雨钟打捞出来让本官开开眼界?”
张小辫儿当下禀告马大人,这个涌出白雾的地洞,以前的的确确曾是灵州塔王寺旧址。古塔毁坏后,地底的塔基至今还在,不过这座塔底下并没有地宫,而是有口深井,井底藏着口风雨钟,是件青铜铸造的传古之物。每当风雨来临之际,风雨钟便能够嗡然自鸣,屡验不爽,当年一直供在寺庙里享受香火,后来塔王寺里的僧人们为避兵祸,就将此物藏在了塔底。现在白雾幻化凝聚,乃是井中有宝气蚀天,不出两日,就能自行消散。
张小辫儿禀道:“恩相有所不知,这口井底的水中还有两尾金鳞鲤鱼,专门守着风雨钟,不容旁人近前。它们活得久了,已然成了些气候,寻常的兵勇进去了,也只能枉自送命。小的不才,愿和孙牌头两人,带上几十只灵州花猫下井,拼着九死一生,定能设法取出风雨钟,在明天天亮之时,献到恩相堂前。”
这几件举动,事关张小辫儿一世荣华富贵的成败兴衰。第一件便是到荒葬岭擒杀神獒,如今此事已经做成了,那颗獒头已连夜被官家悬挂在街头示众;而第二件事,正是与古时的塔王有关,也绝非是等闲小可的勾当,好在林中老鬼已经交代好了大致脉络,剩下的就得凭他自己见机行事了。
马大人说道:“好胆识!但现在不比以往,正是平乱之时,咱们军中无戏言,倘若你能做成此事,本官今后必然抬举重用于你。”随即他吩咐下去,派兵把守四周,闲杂人等不得近前,又拨了一哨团勇,专听张牌头调遣,然后便自行带人去巡视城防了。
张小辫儿此前在猫仙祠里,第二次遇到林中老鬼之时,又得了许多指点。当时林中老鬼曾告诉张小辫儿,要想飞黄腾达,必须甘冒奇险,在灵州城做下几件常人不能为的大事。所谓“出生入死无他求,只图英名四海传”,只要有了名头,将来才能有机会封侯拜相,若是前行怕狼,后行怕虎,一辈子畏头畏尾、缩手缩脚,只能永远做一介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
张小辫儿当众夸下了海口,心里却顶多只有三分把握,听马大人话里话外的意思,竟是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了,做成了万事皆好,做不成就得提头来见,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只好求猫仙爷务必灵应则个,好教张三爷马到成功。
张小辫儿精明油滑,不等把话听完,已然心下明了,事到如今,万难推托,非得着落在自己头上不可,与其等马大人点将下来,还不如三爷充回好汉,主动挺身而出,于是连忙上前请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