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月留光 第41节
谭天明跟着忙前跑后,狗仔镜头一路追随,虽心中觉得滑稽,却不敢笑得明显,免得落个不孝名头。这会儿总也忍不住跟她齐声大笑。
接着又讲,“听说她气急败坏,电话里说些什么——老娘十七文章写出名堂的时候,他还没生下来——之类的浑话,真是狗急跳墙。也怪子夜,神龙见首不见尾,老头骂人也寻不见他,只得打电话问出版公司相熟的人有没有这事。那头开口闭口称子夜为陈老师,又指陈沪君的书多半是都市女人经,受众是那种思想将独立却尚未践行独立的文青。这几年纸书受众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瞄准新一代文青这群目标受众,提陈老师非常管用,几乎立刻能打开市场,销量能翻两番不止,还说这是他们开会讨论的结果。话里话外都在讲,推陈出新,陈沪君的时代过去了,年轻一辈的时代来了。”
陈纵问,“这就将他气着了?老头子还真是不禁气。”
“后头还有呢,”谭天明道,“老头子跟那出版社老板说,他一个二打六,自己书都卖不好,还能帮人荐书呢?又讲,他周围一些名人,也可以帮忙写荐语,只不要告诉陈沪君,叫她着了恼。”
陈纵忿忿,“他面子多大?”
谭天明诧异得很,“你哭他做什么?”
“我不是哭他, 我怕他死得不是时候,”陈纵讲。
这话很有些意思。谭天明琢磨了会儿, 琢磨出了其中趣味,决定说个笑话让她开心开心,“想不想听我的内部消息。”
“什么消息?”
“今天凌晨,美西的早上,陈伯伯被陈沪君电话叫醒,得了劈头盖脸一通骂。”
谭天明笑道,“你知道对面说什么?那头讲,陈老的这一辈才子写书,经了时代考验,底蕴深厚,经久不衰,家喻户晓。但这短视频时代,人浮躁得很。话里话外都说,他书销量广,但看过完本的年轻人,其实不多。但话讲得很好听,说他的书评,太‘贵,而重’。这两字放一块是夸奖,分开味就不对了。对面实怕得罪他,临了还夸奖他两句,说《借月》一礼拜售出八万册,带飞一家出版社,另几本冷门杂文版权到期,十几家知名出版公司正在一本本再版竞价。陈家虎父无犬子,真是恭喜恭喜了——电话一挂,陈伯伯还没走上楼,就气晕在地上。”
陈纵微微笑,“那他可得将身子养好了,往后还有得恭喜。”
谭天明在养和医院碰见同事,叫人陈纵领到病房门口就走了。
病房外有沙发休息区,已有一个女孩坐在靠近病房一间沙发里。年纪与她相仿,是那种晒得很均匀的亚裔面容,捧着大号平板在画画。大抵也需长时间陪护,平板插着充电器在充电,手边一叠餐点吃了大半,搁了两只喝空的咖啡杯。陈纵走过来时,女孩抬眼一望,视线稍稍停留复又移开,脸上显露些许困惑。
陈纵在她旁边沙发坐下,以便能离病房近些。
“为什么骂他?”
“她性子就这样,脾气乖张得很,常将不如意推卸到旁人头上。这次连长幼尊卑也不顾,多半是气急了……你猜是什么事?”
陈纵想了想,“和子夜有关?”
谭天明微微开出一段路,才接着讲,“陈沪君早些年几本书在都市熟女中大受欢迎。后来几十年笔耕不辍,也产出几十本书,总有百万字。这些年相夫教子,没什么生活与社交,文字平平情节平平。而新锐女作家辈出,她的塑造也不算新鲜,多半凭着吃老本卖书。首印看在她名气合同签约了几万本,但当时销路本就不算上佳。有十几本系列书籍如今出版社想重印再捞一笔回本,看中的不是她的人气,而是子夜人气。和她高高兴兴约好签订合同,谈到印量时才问,能不能请她颇具人气的侄儿书写荐书语并微博转发。”
陈纵笑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