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辽金古城与两关域
1。松亭关本是契丹人建立辽国不久建立的军事防卫重地。大定府(即大宁,今宁城)是辽国的中京,作为防御中原北伐的南部关口松亭关,战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儿皇帝石敬瑭出卖燕云十六州,使辽获得了进入中原的大片土地,控制了华北要害,把燕京(今北京)建成辽国五处国都之一,定名南京;辽同北宋政权并存,双方的分界线在拒马河(白沟河)。这样,辽朝南部的防线便由原来的松亭关之南移到了内地白沟河畔的雄州(今河北保定地区的雄县),松亭关作为保卫辽中京大宁的关口,其“防南”作用就失去了。
岳辰停止了手中的动作,想了想抬起头,对他说道。“看在你还算有良心的份上。”
于是,他们的故事就在此开始了。
在喜峰口一处十分的山坳之中,哪里是张鼎第一座实验室,哪里也是他和岳辰初尝禁果的地方。
这一切终结。。或者新的开始,都在那里。
喜峰口,松亭关。一处不足以为外人道的世外桃源,接连此二地。
张鼎看到了,护卫着朱棣,心中冷透了,哀叹如此好的女子就这样命丧黄泉了。
张鼎心中正在哀叹,忽然一阵大风把他们也卷到了半空之中。张鼎慌乱中只感觉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在睁开眼睛的时候,身旁除了一柄长剑,并无其它任何的物品,哪怕是一支没有水的空水袋。
“这是哪里?”张鼎感觉浑身的骨头都碎了一般,挣扎着坐起身嘀咕道。一个好听的身影在不远处想起。
“这里是蒙古北部平原。”
喜峰口并不是如人所说的松亭关。喜峰口和松亭关,是两座特点截然不同的关口。松亭关狭窄、险峻;喜峰口比松亭关开阔、通达,这是史籍多有记载却又往往被人们忽视的一个特点。“幽州之地沃野千里,北限大山,重峦复障,中有五关,居庸可以行大车,通转粮饷;松亭、金坡、古北只通人马,不可行车。外有十八小路,尽兔径鸟道,止能通人,不可走马。”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燕蓟之北,有松亭关、古北口、居庸关,此中原险要,所侍以隔绝中外也。”
喜峰口则是另一番风光。明天顺年间,顺天巡抚邓汉,遍察蓟镇诸关之后,向英宗皇帝奏言:“蓟镇十二路各关虽无处不险,而平原大川,可容数十万大举入犯,又当贡使出入之路,则喜峰、潘家口为最。”一个是“只通人马,不可行车”,一个是“平原大川,可容数十万大举入犯”,怎能是一个地方呢?
喜峰口,同位于迁安县境内的冷口,在明代都辟为兀良哈三卫入贡的贡道,除了它们的地理位置外,很重要一个条件就是关口壮观,可屯重兵。每次外夷入贡,戍官要陈列阵容,名为迎接,实为镇慑。而且,喜峰口关有可容万人的来远楼,入贡的人马进京,守官还要派兵向京城护送。对于老老实实臣服朝廷部落,朝廷还要不定期的颁赏,颁赏仪式也很郑重。凡是贡道,多有双方互市交易。这样一些关系朝廷尊严的重大活动,喜峰口是常有的。如:明万历二年,戚继光到蓟镇上任之初,活动于东蒙古左翼的朵颜部(明人称为土蛮),多次袭击边城,都被戚继光击败。万历三年,朵颜部酋董狐狸、长昂、长秃率部犯董家口关。戚继光督军从榆木岭、董家口分兵出击合围,击溃入犯之敌,活捉长秃。董狐狸长昂无奈,率亲族三百余人到喜峰口跪关请降,请求释放长秃。戚继光同蓟辽总督刘应节计议,允许他们的请求,长昂、董狐狸保证以后不再袭扰,并归还以前虏去的居民、哨兵和掠取的马匹,臣服明朝,恢复贡市。董狐狸、长秃率部族谢罪离开喜峰口关。如此壮举,只有面临平原大川的喜峰口这样的关城胜任,非控制长峡险径的松亭关适任的。
喜峰口、松亭关混在一起,有其特定的历史的背景,那就是“弃开平,丢大宁,封赏畀地,边界南移”造成的后果。这也是朱棣一手照成的。
张鼎循着声音看去,只见是个十分美丽美丽的女孩。岳辰手中拿着弯刀,在削着木头。
“你是。那个女孩啊。”
岳辰没有停止手中的事情,抬眼看了看他,微微点头算是回答了。这时候,另一个女孩走了过来。
这女孩也十分的美丽,不过要比岳辰稍显逊色了一分。
“你。救了我?为什么?”张鼎看也没看那过路来帮忙的女子,而是面对着低头干活的岳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