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我在明朝的日子 > 第四章闾山岩庙与文殊

第四章闾山岩庙与文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老母洞是一座天然加人工凿成的石洞,洞深5。5米,宽高各4米,洞口高1。8米,洞内供奉的是观音菩萨

像,通称“观音老母”,因称此洞为“观音老母洞”,简称“老母洞”。“老母”像用花岗岩雕成。奇怪的是,各地寺庙观音像众多,不论座像或站像,头部都是正面的,不偏不倚,然而此洞的观音像,头向一侧倾斜,故称“歪脖老母”。“老母洞”内,“老母”端坐在神台上,神志端祥,目视前方,手托玉瓶,一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神态。石像雕工精湛,造艺颇深。两旁塑有善财童子和龙女像,两侧神台上还塑有十八罗汉像。佛龛有一副楹联写的是:“白莲台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佛”。洞口上端的横额刻有“虚无真境”四字。人们把“歪脖老母”看作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表达人们祈求吉祥幸福,消灾除恶的愿望。千百年来,老母香火不断,前来降香、朝拜、许愿、还愿、游览、观光者络绎不绝,因此,关于老母灵验的传说不绝于耳。

离猴石不远处,路边有一龟形石,高米,长4米,宽米,形如龟,因此称之为“龟石”。神话传说,它是东海龙王敖光手下守护渤海的大将军,特派来守青岩山的。

进香殿

经过读书轩,走过半步阶,前面隐映在林中的佛殿便是进香殿,俗称中院。殿内供奉的是观音菩萨的站像,左为善财,右为龙女,也是歪脖老母的原身塑像。在此燃一柱香就是给老母报道的意思。同时进香殿也供年迈体衰步履艰难的信士在此望山朝拜。

老虎洞

站在进香殿向西南岭上望去,可以看见一个幽深的石洞便是老虎洞。洞口宽约5米,洞深10米,洞内宽7米,系天然形成,有一人造“猛虎”守在洞中。在清朝以前,闾山青岩寺一带老虎经常出没,现如今老虎早已绝迹,但游人看到黑黝黝的虎洞,犹有望而生畏之感。

伽蓝殿内供奉的是伽蓝菩萨,即武财神——关羽。他集三教于一身,在佛教中是伽蓝菩萨,在道教中是武财神,在儒教中是武圣人。他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招财进宝等全能的法力。所以民间各行各业妇儒老幼对万能的伽蓝菩萨顶礼膜拜,远超过其他神佛。

登善亭

亭子的名称是由“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中衍化来的,意思就是说人做好事是十分困难的,它既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从零做起,又要一步一步努力地艰难付出。亭柱所悬楹联为闾山诗人徐长鸿先生撰,辽西书法家任国翥先生书。联云:“善德要求真,举步须登千级路;利名终是幻,洗心且看一亭云。”亭中石上有碑文,记载明万历年间重修青岩寺之事。

南极仙翁

寿神——南极仙翁是由汉白玉雕刻而成,他右手持龙头拐杖,左手托寿桃,右侧立有一梅花神鹿。老寿星慈眉善目,笑迎八方四海游客。该神像是由阜新信士孙全文、孙全武、孙全金三兄弟敬请。

龙饮涧

青岩寺上院有天然泉水三处。东边的一处名曰“龙饮涧”,是峰顶上的一股泉水飞流而下形成的瀑布,落入涧中水池内。古人在涧壁上刻有“玉龙饮涧”,“天与甘露”和“圣水池”摩崖,虽年深日久,但还可依稀辨认。西侧还有一泉,从上部悬崖石缝中流入井底,为寺僧食用井,俗你“宝井”,这两处泉水,为渗山水,甘洌可口,冬不封冻,四季不涸,在这悬岩陡壁间,能有此双泉水,可称奇景,据化验此泉水为优质渗山水,无味无害,虽不能消灾治病,但搓手洗脸,可风尘顿消,沉淀后,可以食用。山顶还有一泉,和这两个泉水相似。

十不全亭

十不全亭内供奉的是一尊残疾佛像,称为“十不全”。他是民间神祇,他原为英俊健康之青年,因看到民间多疾病,立志学医,在自己身上试针试药,受尽折磨成了一个残疾人。为了纪念他敢于为中国医药献身的精神,故而千百年来民间百姓奉以香火以示纪念。

老母洞

药师佛殿

走过登善亭便到了药师佛殿,殿内供奉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与左右两边的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合称为东方三圣,又称药师三圣。据说药师佛曾发下1条宏大的志愿,主要有除去一切众生病,令身心安乐,使众生解除劫贼横难,使饥渴众生得以上食,使贫乏无衣食者得衣食,转女为男等渡一切苦难。故信士们认为他能使众生离苦得乐,去忧解难,消灾延寿。因此,又称他为消灾延寿药师佛。

猴石

在药师佛殿西南,去上院的半山腰处,有一巨石迎面而立,高约米多,其状类猿,称为“猴石”。宛如蹲在道旁恭候游客一般。

龟石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