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山中
其实这么说就是一个引子,目的就是推销自己,姬则当然乐于听别人的故事了,自当做了一个一个洗耳恭听的动作“请”
祁伯将碟中酒一饮而尽,叹气道“我本是徐人,祝淮氏之后,祖上有德,称肴尹而为徐君巫卜,占得大祸,灭国。灾星显东南。徐君怒,迁祖出国,然后定居在了吴国。”
姬则这才点了点头,原来这老小子祖宗是搞占卜一套的,算的还挺准。不过运气不好。君王不信不信,把他们给撵出来了。看来混的还真惨。不由得生出了安慰一下的想法。
姬则拿起酒蝶,拿出了一瓶二锅头,放在案台上,道“这是我周游列国时,得到的美酒,万金万不换的美酒。愿意与足下痛饮。”打开二锅头,酒香冲天,祁伯嗅了嗅,打呼“如此佳酿,我何德能享用?公子公族也,方有德享用。”
姬则见祁伯不肯喝,很是奇怪,强硬的给祁伯酌上了一碟酒,祁伯喝了一口,方忙跪在地上,向姬则行了三个磕头礼,道“公子赐我美酒,我终身难忘,若公子不嫌在下年老,愿为公子驾车。”
一脚深一脚浅,翻过几个山头,就看到不远处的祁伯小屋了。那里算得上小屋,围墙大门应有应有尽有,也不知道里头倒是住着几个人。
祁伯推开大门,木头做的大门发出刺耳的声音,姬则这才看到院内的屋子,说不得简陋,也说不上也算不上华丽,平平淡淡的木质结构的,有点像-三国时期的草堂一般。祁伯引姬则入草堂。倒是让姬则有些诧异,祁伯的堂边,有一个剑架,上头放着一柄宝剑。倒是符合中国自古以来的侁古以来的内敛,外表平淡,内涵坚韧。
“阁下救命之恩,祁伯没齿难忘。”祁伯不一会就拿了了一个陶壶从内堂而出,搬了两个案台,二人面对而坐。祁伯将酒倒满。先饮一碗压惊,道“阁下好身手,不知是吴国那个公族的公子?”
姬则将酒一饮而尽,瘪了瘪嘴,酸不拉几的酒,勉强压下之后说“我并不是吴国的公族,我乃是蔡候之后,周游列国而来,听闻阖闾刺杀刺王僚,吴国大乱,正准备去鲁国。”
祁伯点头哀叹道“诶……谋国谋人,尽皆刺客,阖闾者难成大事,我也是有了想离开吴国的想法。不如,我带阁下翻越这吴国的山路吧。”
没那么夸张吧,一点酒就磕头,这是什么情况?姬则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驾车万万不可,今见足下,是天意。”
祁伯伏地,双手作揖,道“公子用王侯之酒奉我,我定要报答公子救命之恩。我虽然年老,但是在占卜,礼仪上都很有研究。公子以后要做大事,我定然能帮的上忙。请收下我为家臣。”
姬则暗暗深思,对于出了吴国,自己除了看的那些史书以外,都绝不了解这个时代的风俗和各个国家的民风民俗,除了对商人的了解以外,祭祀以及礼仪都需要自己暗暗调整。收下祁伯是百利百利而无一害的。
想到这,姬则便点头道“祁伯,我现在无官无爵,你若做我家臣,日后我便绝不亏待你。我这次准备再一次周游列国,你若帮我,天佑也。”
姬则点了点头,这个政变之后的吴国,定然不能走平常走的关卡,此时关卡定然紧锁出入都是是问题。看祁伯这样,定然是非常熟悉吴国的山路了。便点头应允了。
祁伯这才想起来,从未听闻蔡国有这样一个公子,便奇怪的问:“阁下,在下未成闻蔡候有公子公子一般如此神勇之人,在下冒昧,今闻公子,不知道公子是何人之后。”
正是,这个年代,公族都是有名有姓的,不是随便一个就能冒充的,不过幸好姬则自己记得族谱族。思索了一下,就开口说到“献舞之后,昔年家祖不幸,遭楚子所困,流一脉于楚,幸好回归回归故国,不料故国之人皆恨我族,逃之,散于山内,后祖父闻楚灵子弑杀蔡候般,恨,后我父早亡,祖父教我兵法。如今我二十而,出山于此。”
祁伯点头。说的倒是煞有其实,但是谁知道是不是真的。姬则倒是有些奇怪道“不知道祁伯是何许人,莫不是吴国公族?看你也是涵养不凡的人,怎么会在山中隐居?”
祁伯摆摆手,摇头道“我不像公子,生于平民之家,祖上并无出色的人物,说出来只怕误了公子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