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9章 全球第一
也许唯一有些惨淡的就是证券市场,毕竟美国股灾的影响力太大了,在阿拉斯加都出现了庞大的加拿大财团崩溃和安德森自杀的后果,这导致许多人小心翼翼,特别是许多民众不敢轻易介入风险极大的股市,所以股市的恢复算是较为缓慢的,但因为阿拉斯加股市本波动本就远不如美国,即便没有多少恢复,也仍属正常,属于不温不火的正常状态,这种状态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严格来说对于阿拉斯加的金融安全更有好处。
再比如工业生产,在美国企业开工率不足1929年的50%,而阿拉斯加有大笔国内投资拉动订单,也有大笔中国和南美订单,开工率却几乎仍然保持90%以上,在美国企业倒闭多达十数万家,而阿拉斯加虽然也有上万家之多,但也只是比正常的优胜劣汰数据高上那么一点罢了,优胜劣汰之后,阿拉斯加的企业竞争力只会更强。
当然阿拉斯加能够保持这么高的开工率,除了国内投资发动,另外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阿拉斯加的国民收入状况要好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各国。
阿拉斯加有二十几年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哪怕失业,他们都能得到一部分失业金,这能维持基本的社会购买力,而且阿拉斯加因为很多地方气候恶劣,为了吸引人口,国民收入都比较高,早十几年就有最低工资标准出台,虽然这一直是此前阿拉斯加产品未能压过美英等国的原因之一,因为生产成本稍高,但同时这却让大部分阿拉斯加国民拥有不错的收入,很多家庭都有或多或少的存款,这也让很多家庭在危机爆发时能维持基本购买力,没有因为危机爆发就马上隐入无钱维持基本生活而进一步加剧危机漫延速度。
可以说危机暴发初始,大量家庭那看似不多的存款取出来维持生活却无意中成为阻止危机爆发速度的缓冲坝,再到三大工程署成立,包括白领海峡隧道在内的大量工业,建设投资拉动,成为了复活经济的引动水,最终使得阿拉斯加得以从经济危机中快速缓过劲来,到了取得中国,南美市场大笔订单时,这些订单已经足以支持阿拉斯加彻底渡过这场危机,开始第一个复苏了。
法国:以1929年危机前的最高点与1932年危机时的最低点相比,法国工业生产下降了36.2%。但叶枫知道,由于法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不力,法国的危机持续时间将会是最长的。直到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才恢复元气。
在受阿拉斯加控制的日本呢,虽在日本军事上已经成为废人,但因为此前的基础,仍然算是全球主要工业国家,不过因为阿拉斯加此前一直在打压日本经济,此后又未对日本国内企业进行支持,从1922年到1931年仅仅近十年间,日本出口下降76.5%,进口下降71.7%。大批银行和工商企业破产倒闭,很多被阿拉斯加企业收购,主要工业部门开工率只有50%,工业总产值下降32.9%,农业总产值也下降了40%。
不过日本人此时要庆幸,他们比美国和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要幸运,因为阿拉斯加的存在,因为阿拉斯加开始为日本解套,日本经济从1932年起也开始出现真正的回升,随着阿拉斯加经济快速回缓,到去年,日本的经济水平出出6%的增速,算是危机中少有的几个不降反升的国家了。
而反过来看阿拉斯加的经济数据,国际贸易额还远超危机之前是一方面,在最要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两项数据上也同样如此。
实际上这两项数据,早在两年前,阿拉斯加就应该已经超过美国,但因为这个年代,统计数据上的许多差异和信息的收集传递不便,无法正确计算,直到截止1933年,收集各个国家的数据对比,阿拉斯加经济水平全面超越美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可说阿拉斯加能够第一个从危机中快速复苏,并且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强国,与危机前的诸多看似不重要的工作有关,如社会保险制度,最低工资制度,银行整顿等等,也与危机爆发后,阿拉斯加政府的及时有力的应对措施有关,包括三大工程署的成立,启动国家、银联互保,维持金融稳定,投资白令海峡隧道等工程拉动内需,果断介入中国内战,使中国得以真正统一开始投入经济建设,并因此而让阿拉斯加取得这个多达数亿人口国家的巨大市场份额,依靠大洒金钱,抢占美国后院南美大部分市场等等。
当然,最最最重要的其实只有一点,这一点即便是叶枫都不否认,那就是利用股灾从美国打劫了两百多亿资金,如果没有这笔庞大的资金,叶枫的许多计划都无法实施,至少无法如此集中推出许多动辄需要数亿数十亿的庞大项目,至少不可能投入这么多资金进行各项建设来拉动内需,也不可能那么有底气的对中国,南美大洒金钱,那么就不可能让阿拉斯加如此快速的复苏,要知道叶枫原本的预计是利用危机用十年时间超越美国,而现在从危机开始到完成超越,仅仅只花了四年不到。
所以说到底,阿拉斯加发了一次灾难财。是真正踩在美国人的头上爬上了颠峰。
美国在去年的GDP和GNP已经下跌到历史冰点的564和567亿美元,而阿拉斯加呢,却已经超过1000亿和1100亿阿元,GNP比GDP高出这么多,其中就有阿拉斯加国民在中国和南美大幅投资所产生的价值。这也是目前全球在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了。
如果说这个年代具体的数据计算总是有许多差异,那么证明国家间经济状况对比的还有很多方面。
比如失业,美国失业人数至1933年是1700万,而德英美等国也都有数百万以上,但阿拉斯加呢,只有危机暴发的初期有过高失业率,最高峰在1930年6月达到400万,但这个数据此后就逐步下降,截止去年,阿拉斯加的失业率不多只维持在正常水平的100不到,这样的失业率一般来说就算是正常经济时期也有的,要不就是自己不想工作,要不就是正处于换工作期间,而且阿拉斯加的失业数据是非常精准的,因为在阿拉斯加,每一个人都有保险帐号,这是在阿拉斯加生活所必须的,而是否失业,从保险帐号的工作单位,养老,失业保险等方面的登记缴纳情况就能得出一个人是否处于失业状态。与实际数据的差异绝对不超过5%,而其他国家的失业数据很多其实都是非常笼统的。
再比如银行状况,阿拉斯加曾经拥有比美国更多的银行,最高峰时超过三万家,但在危机发生前已经整合为五千余家,危机发生后也有皇蒙银行濒临破产的情况发生,但最终都得到了妥善的处理,虽然最终阿拉斯加仍然也有上百家银行倒闭或破产,但得益于银联互保制度,银行资产和公众存款都没有出现太多损失。阿拉斯加的银行数到去年仍然还
有五千余家,而且因为大笔面对中国和南美及东欧、西亚国家的贷款,使得阿拉斯加银行业务其实非常繁荣,并不见得比危机前差上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