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7章 席卷如风
从月前的焦灼到伊尔吉兹一战定乾坤,其中心境变化难以形容,总之包括李明泽和赫马克等大小指挥官在内,脸上都能绽放出开心的笑容。
整个指挥部的气氛也变得极为活跃。就像是乌云散去,阳光重照大地。
苏军二十五万余大军中伤亡十五万余人,十万余人被俘,基本上也是无一逃脱。而阿军付出的代价却远低于伊尔吉兹围歼战,总伤亡数仅在万人左右。这一切都是因为切尔卡尔苏军士气太过低落,装备落后,补给断绝,抵抗力大为削弱的原因。这从切尔卡尔的投降被俘比例也能对比出来。切尔卡尔苏军投降被俘的数字远远高于伊尔吉兹苏军。
切尔卡尔苏军是西哈萨克方面军规模最大的一支力量,这支军队全军覆灭,整个苏联西哈萨克方面军的兵力已经下降到一个让人惊恐的数字。
由此前的六十余万人,下降到不足十五万人,而且其中马卡特苏军事实上也已经被阿军包围在十月城与马卡特之间,他们接下来的命运已经不用多想。其他不过五六万人全在北面的乌拉尔斯克、阿克纠宾斯克等有限几个重要城镇之中了,但现在阿军的数字却还有接近六十万人,实力的对比已经完全是不同层次的了。
而且切尔卡尔被阿拉斯加占领后,整个哈萨克部分的里海东岸区域也差不多可以算是落入阿军手里,因为在这片达十几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人口稀少,苏军数量连一万人都不足,且大部分驻扎在里海东岸重镇阿克套,他们什么也做不到了,他们自己事实上也只是等死的结局罢了。除非他们在阿军攻到这里之前,主动经里海撤回里海西岸的伏尔加地区。
十月城,在伊尔吉兹和切尔卡尔两场围歼大战结束后,阿军重兵便立即北移,沿着十月城到切尔卡尔的铁路线一带,数十万大军带着漫天烟尘如同巨龙一般向着十月城前进。
这一切都让切尔卡尔苏军如同成为了行尸走肉,他们现在唯一的能做的就是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此消彼涨,苏军是士气低落外无呼应,而阿军而是士气如宏,伊尔吉兹、十月城等城被阿军占领,这里再没有任何苏军力量,也让阿军得以集中精力对切尔卡尔进行攻击,再不用担心任何外部威胁。
所以相比伊尔吉兹围歼战,整场伊尔吉兹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即切尔卡尔围歼战完全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了。
从5月17日发起攻击,当天下午,第十三集团军就已经攻破切尔卡尔外围防线,直接威胁到了切尔卡尔城。
5月18日上午十时,第三十一集团军攻克切尔卡尔北面防御线,四十九集团军则攻克切尔卡尔南部的阿克斯佩,阿克斯佩已经是切尔卡尔苏军唯一的一个外围城镇,这个城镇被攻克,阿军就已经彻底收拢了对切尔卡尔的包围圈。
而李明泽等第四方面军主要指挥官已经直接乘坐飞机抵达十月城,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也
顺势迁到了十月城。这座小城成为第四方面军新的指挥中枢。
“马卡特苏军约还有九万余人,不到十万人了,在我们占领伊尔吉兹和马卡特及阿特劳后,他们就放弃了继续反攻十月城,而是稍稍后撤,在十月城以西舒巴尔库杜克镇构筑了防御工事,这支大军是目前苏联在乌拉尔河以东唯一的一支大规模军队了,只要解决了这支大军,整个乌拉尔河以东也差不多可以尽收手里。”已经与马卡特苏军战斗十日之久的第三十集团军司令贺德成暂时充当了参谋官的角色,将整个西哈萨克中北部的敌军形势讲解了一遍后道。
李明泽和赫马克等人此时脸上的神色与十几天前相比已经大为不同,以前他们脸上也会有笑容,但笑容当中始终潜藏着一丝担忧,担心战局出现意外变化,根本不敢有任何放松的时候。
但是随着最艰难的伊尔吉兹大战结束,苏军西哈萨克主力十不存一,双方实力对比已经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了,而且阿特劳也已经被占领,越过乌拉尔河也不存在什么障碍了。这一切已经使得第四方面军占据了无可憾动的优势。苏军基辅援军又改驻阿斯特拉罕,他们也不用担心在西哈萨克还会出现什么强大的苏军主力。这个时候,他们是真正的放下了心中的大石。
5月18日下午七时,第十三集团军四十九师首先攻入切尔卡尔城东郊。
5月19日凌晨六时起,阿军发起最后一击,于上午十一时许,第十三、三十二,三十五集团军全军杀入切尔卡尔,切尔卡尔防御线就此不存。
与伊尔吉兹一样,切尔卡尔也只是一座小城,并没有巷战的条件,阿军攻入城内,也就表示苏军彻底失败。
5月19时下午三时,切尔卡尔最后一支苏军被消灭,切尔卡尔围歼战完全结束。
切尔卡尔围歼战,敌我双方动用总兵力共达七十六万余人,是整个伊尔吉兹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但结果也是最为悬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