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59章 必胜之战
炮兵攻击准确,要有弹道学和三角测量知识;步兵使用的盔甲,锻压成型法就是前所未有的加工办法;骑兵冲击,如果不是北上辽东半岛结好乃颜部,哪儿来这许多优良战马?故宋时期禁军都凑不出一万匹真正的战马!
这一切,都是因为楚风才做到的啊!
陈淑桢看着楚风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敬佩,几分甜蜜。
“针对性”下降,而“通用性”上升。
那时候楚风就说过,“就一支军队而言,战术越简单就越有效,越复杂就越容易失败。”
大汉击灭蒙古帝国,又远征万里之外,陆军基本战术就是步骑炮配合,火力优先的原则,就这么一招就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其实各个时代最强大的军队,战术往往都是简单而有效的。
罗马军团看起来笨得要命,却打下了以地中海为内湖的罗马帝国;
不少将领也持这种看法,在实际作战中,很多时候遭遇战来不及安营扎寨摆鹿砦拒马,火枪兵常常被敌方骑兵冲过来撞个人仰马翻,虽然弹幕齐射、手榴弹和成排的刺刀能够对付,但伤亡也是难免的。
想想这时候要有一队从头到脚包裹着沉重钢甲只露出两只眼睛,哦不,连眼睛那儿都可以镶上厚玻璃,完全刀枪不入金刚不坏的铁人兵,手持丈八钢矛顶在前面,那还不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神马骑兵都是浮云啊?
兵部和后勤参谋的意见则完全相反,他们深知增加一个新兵种会给后勤
运输和军需管理带来多么沉重的压力。
楚风当然是赞成后者,通用性被他看得最重,挥兵万里之外,与上百个民族各种各样的兵种作战,要是每遇到一个新的对手就要设计一种针对性的“破解兵种”,那么链子锤、勾镰枪、凤翅鎏金镋和鱼鳞厚背砍山刀都会粉墨登场,汉军迟早会成为一个杂耍团。
蒙古军就漫射法、凿穿和曼古歹三板斧,除此之外别无他法,野战就做到了百战百胜,从斡难河畔直打到多瑙河边,从贝加尔湖打到死海;
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父子,“火铳居前、马队列后,先以铳挫其锋,后以马队冲击”的战术也很呆板很机械,可偏偏就能打得蒙古铁骑抱头鼠窜!
大汉帝国的战术,说穿了也简单得要命,看上去连三岁幼儿也能充任指挥官:先以炮火覆盖、继而步兵压上、最后骑兵两翼包抄,待敌溃退则骑兵衔尾追击。
就这么简单,不是吗?
陈淑桢却知道这看起来简单,要做到实在不易。
楚风这样问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作战参谋和将军们:“勾镰枪可以砍马腿对付重骑兵,可它能对付弓箭兵吗?重甲铁人兵可以应付阿拉伯轻骑兵,可它能爬上城墙吗?”
为了打重骑兵就弄勾镰枪,为了打轻骑兵弄铁人兵,为了攀上城墙……为了对付弓箭兵……这样一来汉军的兵种类型会多得令指挥官头晕,并且每个兵种的数量也上不去,难以形成优势。
譬如建设一支铁人兵队吧,至少一千人才有基本效果,那么在攻城的时候这一千人就只能待边上看戏,穿多了爬不上城墙啊!
再来队勾镰枪,再来队凤翅膀鎏金镋,再来队……好了,汉军还能剩下真正的火枪步兵吗?
只有步骑炮这通用组合,以及步兵装备的火枪刺刀手榴弹三种武器,是陆地上什么敌人都可以打的,不管对方是骑兵、步兵、弓箭兵还是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