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朝那些事儿 > 第286章 谋杀(2)

第286章 谋杀(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向高”这个名字,是他父亲取的,意思是一步一步,向高处走。事实告诉我们,名字这个东西,有时候改一改,还是很有效的。

隆庆六年1572,叶向高十四岁,中秀才。万历七年1579,叶向高二十一岁,中举人。万历十一年1583,叶向高二十五岁,第二次参加会试。考试结束,他的感觉非常好。

结果也验证了他的想法,他考中了第七十八名,成为进士。现在,在他的面前,只剩下最后一关殿试。

刘廷元、胡士相不是郑国泰的人,郑先生这种白痴是没有组织能力的,他们真正的身份,是浙党成员。

但疑问在于,沈一贯也拥立过太子,为何要在此事上支持郑国泰呢?答案是,对人不对事。沈一贯并不喜欢郑国泰,更不喜欢东林党,因为公愤。

所谓公愤,是他在当政时,顾宪成之类的人总在公事上跟他过不去,他很愤怒,故称公愤。

不过,他最不喜欢的那个人叶向高,却还不是东林党人,因为私仇,三十二年的私仇。

三十二年前,即万历十一年1583,叶向高来到京城,参加会试。叶向高,字进卿,福建福清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生人。必须承认,他的运气很不好,刚刚出世,就经历了生死考验。因为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倭寇入侵福建,福清沦陷。确切地说,沦陷的那一天,正是叶向高的生日。据说他的母亲为了躲避倭寇,躲在了麦草堆里,倭寇躲过了,孩子也生出来了,想起来实在不容易。大难不死的叶向高,倒也没啥后福,为了躲避倭寇,一两岁就成了游击队,鬼子一进村,他就跟着母亲躲进山里。我相信,几十年后,他的左右逢源、机智狡猾,就是在这儿打的底。

故此,三党的成员虽说都是些六七品的小官,拉出来都不起眼,却是相当的厉害。

必须说明的是,此前明代二百多年的历史中,虽然拉帮结派是家常便饭,但明目张胆地搞组织,并无先例,先例即由此而来。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谜团。早不出来,晚不出来,为何偏偏在此时出现?

而更有趣的是,三党之间并不敌对,也不斗争,反而和平互助,这实在是件不符合传统的事情。

存在即是合理,一件事情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有一个理由让三党陆续成立,有一个理由让他们相安无事。是的,这个理由的名字,叫做东林党。

倭寇最猖獗的时候,很多人都丢弃了自己的孩子累赘,独自逃命,也有人劝叶向高的母亲,然而她说:

“要死,就一起死。”但他们终究活了下来,因为另一个伟大的明代人物戚继光。

恩怨

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继光发动横屿战役,攻克横屿,收复福清,并最终平息了倭患。

必须说明,当时的叶向高,不叫叶向高,只有一个小名。这个小名在今天看来不太雅,就不介绍了。

无锡的顾宪成,只是一个平民,他所经营的,只是一个书院,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书院可以藐视当朝的首辅,说他们是木偶、婴儿;这个书院可以阻挡大臣复起,改变皇帝任命。

大明天下,国家决策,都操纵在这个老百姓的手中,从古至今,如此牛的老百姓,我没有见过。

无论是在野的顾宪成、高攀龙、赵南星,还是在朝的李三才、叶向高,都不是省油的灯,东林党既有社会舆论,又有朝廷重臣,要说它是纯道德组织,鬼才信,反正我不信。

连我都不信了,明朝朝廷那帮老奸巨猾的家伙怎么会信,于是,在这样一个足以影响朝廷、左右天下的对手面前,他们害怕了。

要克服畏惧,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找一个人来和你一起畏惧。史云:明朝亡于党争。我云:党争,起于此时。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