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花好月圆乐姚府 寄人篱下苦牛家 一
“三小姐。”黛芬垂下头去,似乎在逃避些什么。
姚晟澜却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一般,只是笑,“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你们可是修了一千年才得来的福,要珍惜啊。”
那天晚上,姚家人围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姚迪非和黛芬两人公然牵手来到了大家面前。姚思安和姚太太皆是愣住了,他们是想好成全了儿子的心事,也没料到会这样堂而皇之。莫愁对黛芬和姚迪非牵着的手,犹为抵触,却不好大庭广众说什么。孔立夫对姚迪非抛弃阶级之见的爱情还是很赞许的,只是碍于妻子,也不便说些什么。姚晟澜是唯一显得镇静的人,和姚太太说,“妈,让哥哥和黛芬坐下来说话吧。”
莫愁的眼神犹未抗拒,可姚太太却说,“也好,你们这样来肯定是有话和我们说的,坐下了再说吧。”
黛芬眼眶一热,十分感激的看着姚太太和姚晟澜,便开始讲诉起她家族的历史,黛芬的祖先在满洲八旗军中,随同顺治进关;因功皇家赐予世袭爵位。在乾隆年间,爵位期限届满,但是家境富有,历代都在朝为官。到清帝逊位,清朝瓦解,由于继续过旧日的生活,保持场面,家中财产,不久耗尽。黛芬的爷爷于几年前去世,去世前将这样一座王府花园用低价卖给了姚家。
“好看么?我觉得她疏疏的带着一股病西施的感觉,男人就喜欢这样的。”
沈悠龄和姚晟澜一块回了王府花园,原因是沈悠龄认为姚晟澜是为了陪自己,才会让风冻得神色不好。两人就徐徐的顺着湖边的游廊走,沈悠龄是第一次来,东张西望显得兴奋,“你们家真好看,和公园一样。”
金晓莲和柳春江自从结婚后,便赴天津定居,沈悠龄虽然金晓莲名义上的姐姐,却不及和姚晟澜感情深厚。她独身一人嫁到舒家那样的高门大户,性情和见识是远远不如舒家的之前几个儿媳,明面上兄弟间也没有什么利益的冲突,几个嫂子倒还是客气,有时便是太过客气。沈悠龄也觉得自己是个乡下丫头能嫁到北平,也是此生大幸,公婆妯娌待她也很好,明明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可却是在家里觉得格外的寂寞。于是,才会对脾气温柔的姚晟澜格外依赖。
顺着游廊一转,正巧是姚迪非和黛芬携手而来,沈悠龄不知黛芬是姚晟澜的丫鬟,却也“哎”的一声。姚晟澜犹未觉得,只是双方深深一愣,黛芬才下意识挣开了姚迪非的手,迟疑的说,“三……三小姐。”
姚晟澜心底仍在游离,只是问,“哥哥,你不是要上班么。”
听到这里,姚思安皱了皱眉,问,“既然是家道中落,为何会以那么低的价格卖出,你又是为了什么来到我们家的。”
黛芬憋红了脸,姚迪非投去鼓励的眼光,黛芬便继续说,她的父亲,在古玩铺买到了一卷文稿,那是铺主从王府花园儿的王爷手中,买古玩时一齐买回来的。父亲已经改用汉姓姓董,是个读书人,对满族家谱很感兴趣,因为自己太穷,买不起那一批古玩,用两块钱买了那一卷旧文稿。那批文稿之中有单卷的书,有诗稿,还有游记,都是未曾出版的。一天,在细检看旧书时,他发现了当时那位王爷的祖父的一本日记。里面记载英法联军抢劫北京的情形,尤其记载清楚的,是咸丰九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和圆明园中藏书楼的情形。在北京被抢之时,王爷的祖父的日记里说曾经埋藏宝物于地下,并且说明了在花园中的地点。老祖父显然是不久即行去世,也许是逃离北京,并未返回,因为日记没继续写下去,即此中断。当时好多这种掘地藏宝之事,不过家人亲友都从未听人提过,自然就长此忘记了。因为此次掘地藏宝,是这座大花园建成之后数年的事,而且当时老王爷正在皇恩厚赐之下,官运亨隆,荣华正盛,那所藏宝物价值之高,自在意料之中。过去几座别的王府花园掘土重建之时,曾经发现藏宝之事。
姚迪非道,“我回来拿文件,然后……”看了一眼太太装扮的沈悠龄,到底没说下去。
姚晟澜这时介绍,“这是我的兄长,姚迪非。这是舒浩启的三嫂,舒三太太。”
几人问候了一下,算是认识了,便擦肩而过。
沈悠龄笑呵呵的说,“你哥哥的未婚妻真好看,什么时候办婚事,我的礼服就可以用到了。”姚迪非走了,黛芬本来是要跟在姚晟澜身后的,听闻这一句,心底只是惊慌。姚晟澜心无芥蒂,笑道,“可能年底吧,我们全家都很喜欢她。”
沈悠龄这时才发现,黛芬仍在身后,便笑吟吟道,“恭喜了,新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