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人间自有真情在星星之火可燎原
由于左梅的研究生学业已经到了最紧要关头,春节后开学不久就要写毕业论文,也没有精力来做其他事情。两人商量后,决定春节过后,挤出时间去一次,尽快选择好扶助对象,免得让各界人士的爱心,一直躺在刘云天的存折上。
“孙村长这是何必呢?校舍都修好了吗?”
“当来,当来。原来的两口窑洞都已经修好了,由于你们帮忙宣传,我们村去了很多参观的人,临走时留下不少钱,现在村里正准备用砖瓦重建新的教室,以后刘教授再去的时候,学生们就不在窑洞读书了。都是托你们的福,所以全村老少一直派我来感谢你们。”
孙村长此次来学校,的确带来不少东西,都是当地的土特产,装了满满一蛇皮袋子。刘云天再三推让无效后,只得收下。
“那几个女学生都好了吧?”
“都好了,都没耽误开学。”
开学没几天,出版社汇来十万册《青春集》的稿费,四万九千元,以及书法作品集稿费两万三千元,合计七万两千元。刘云天的财富已经超过四十万元。对此,刘云天一概交给左梅守着,从不过问。
不到一个月,李松云、赵小薇、徐晓霞三人送来自己写的黄土高原之行见闻及感受,刘云天整理后,自己也写了四五千字,另外附上左梅拍的大量照片,一起寄往省报编辑部。寄出后的第五天,一篇题为《黄土高原之见闻》,副标题《帮帮黄土地上的孩子们》,长达一万五千余字的报告文学,在省报副版专栏刊登了出来。
文章署名为刘云天、李松云、赵小薇、徐晓霞、左梅。
文章见报的当天,就有不少电话打到学校,找刘云天几人询问具体情况,以及如果想出钱资助那些孩子,该找谁等等。刘云天几人都没有移动电话,只是刘云天在图书馆的办公室里有一部分机,外线需要通过总机转,才能打到那里。于是找刘云天五人的电话,纷纷打到校办公室,蔡主任被接二连三的电话弄的没办法,请示蔡文琳后,专门给刘云天办公室安装了一部外线电话。刘云天也不能总是守在电话旁,于是让李松云三人轮流值守,只是谁都不知道该如何答复咨询者关于资助资金该交给谁的问题。
周末,省报也来人了,是林副主编。也是因为文章见报后,被无数咨询电话闹得不好回答,来找刘云天商量此事。并告诉刘云天,已经有不少人把钱汇到了省报编辑部。对此刘云天等人也是毫无准备。好在校长蔡文琳出了注意,才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蔡文琳的建议是,以刘云天为主,省报协助,成立一个专门帮扶贫困学生的基金,至于基金的后期管理,等看看具体能筹集到多少钱时,再做打算。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上次的钱以外,我们还另外凑集了四千元作为奖学金,这次孙村长一起带回去吧,我们已经拟好章程,村里只要按照章程办就行。剩余的钱,积攒下来,等以后再说。”
孙村长千恩万谢地收下了。住了一天,第二天临走时,一再邀请刘云天等人寒假时务必到村子里住两天,同时也好监督他们发放助学金和奖学金的情况。刘云天答应到时尽量去。
不到两个月,左梅告诉刘云天,社会各界汇来的款项已经达到十万元。刘云天苦于没有时间四处选择扶助对象,于是找蔡文琳校长商议。蔡文琳对刘云天说:
“先在省报刊登一下资金情况,同时声明目前还没有寻找到扶助对象,请各界人士暂停汇款。这批资金你可以委托给贫困地区的教育部门,请他们帮助筛选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或者学校,寒假期间抽出时间,去实地考察一番,如果与事实相符,不就好办了吗?”
刘云天一时也没有其他好办法,只得按照蔡文琳的注意去办。
林副主编回到编辑部,马上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刊登出一个基金账户,收款人为刘云天。同时声明,省报会定期刊登基金数目,以及用途,以便于各界人士监督。
这事只把刘云天愁的摇头,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处理,总不能让各界筹集来的辅助贫困学生的资金,一直躺在自己的账户上。左梅劝刘云天说:
“现在发愁也没有用,等等看,或者把基金转给学校,或者转给有关部门,我们几人谁都不可能把精力都放在这上面。”
过了半个月,野猫沟的孙村长来到学校。把听到消息的刘云天吓了一跳,还以为出什么事情了呢。两人见面后,孙村长一把拉住刘云天的手激动地说:
“刘教授,我代表我们全村的男女老少转成来感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