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龙子凤种 > 第5章人子之贵

第5章人子之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二伯继续在讲着他的三国水浒,小石蛋也继续地沉醉在二伯版的三国水浒中,但是,这样的三国水浒版本从他的嘴里吐出来就已经穿越了或者在某种程度上繁花似锦似的确实被胡搅蛮缠了。说故事的人永远的在不断地抛出使人不知所措的问题,听故事的人却完全沉醉在只有自己觉得理所当然的想象中。

小石蛋上山拾柴禾时偶然发现丛草有时向东倒,第二天在同样地点发现丛草又向西倒,二伯他说:这是狼,去时是什么路回来时还会走原路返回,它们认为这条路是最为安全的。

北方的年三十是团圆的日子,年夜饭中女人们开始包饺子,守岁不眠;男人喝着兑着热水的白酒聊起过去一年各家的杂碎事,同时,憧憬着来年会有个好年景。

小石蛋打记事起年三十家中从沒有包过饺子。

爹卖豆腐赚点油盐酱醋粮钱,二亩租地五口之家,日子过得蛮紧凑,好在娘去二伯家粉房做帮工,算是贴补了点家用。

汉董仲舒:“春秋之法,未踰年之君称子。”书尧典:“放齐曰:'胤子朱啟明。'”传:“胤,国。子,爵。”礼王制:“王者之制爵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古代对男人的尊称,如孔子、墨子、老子、季文子。公羊传中的子沈子、子司马子、子北宫子之类。还有先秦百家的著作,如孙子、荀子、韩非子。穀(谷)梁传宣十年:“其曰子,尊之也。”

二伯他家,母亲早逝父亲尚在,上有哥哥下有小妹,粉房、榨油房的事还是由大哥管着,那些操持家内务的事自然就落到了二伯母的肩上。家境不错,在村上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可二伯这人还是耐不住寂寞。捕鱼、打猎、结交朋友的事样样都落不下他,村上说他就像个游手好闲的二流子,可石蛋总觉得又不太像,总之,男人的这份担当心二伯还是有的。

那年小石蛋快五岁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也要不可避免地理所应当的担负起力所能及的家务来。

北方用柴禾(草)烧火灶腾饭食热炕头,小石蛋家不像别人家劳力多租地也多(干苞米棒、干地瓜籐、干花生叶也多),所以,除了下雨天外,每天都要上山拾柴禾。妹妹那时还小,娘腾不开手也沒空带,他就时常半背半拉着她上山,同时,也从沒有忘记做到自己的衣服一定要自己洗,减轻娘的压力。

“这孩子就像个娘们,大了以后沒有多大出息”。“这孩子很孝顺,爹娘有有福享了”。有些话到了这些村里人的嘴里总是要被翻来覆去的,却也着实各有千秋。

小石蛋自打一出生后就一直是被公开或者非公开议论的对象,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他的家庭,外来的,至少算是来路不明的,还有那对与众不同的眼睛。特别是小石蛋他母亲实在与别人不太相同。洗衣不用棒槌用肥皂,买不起牙膏就用盐水或清水刷牙,任何的东西放的整齐还识文断字。

二伯这个人交朋友从不问出处,你说给他听,他也就听听而已;别人不想说或不愿说的,他从不追根溯源,别人不说自有他的道理。所以,当村里人问起关于小石蛋家中之事时,他总是一问三不知,甚至还会数落别人给饭撑饱了多管闲事。

二弟也三岁多了,就是个生种。凡是村里有些烦心的或闹热的场合,总是断不了和他都有点瓜葛。比如偷打个枣,扔块破石头,拿根小树条去打菜苗,不问青红皂白地追鸡打狗,够闹腾的。"这小子咋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去噘骂吧,反正他的小名就是叫"石头"。歪打正着,不偏不倚。

他的如此不当作为总是不止一次的被人扯着耳朵来向爹娘告状,娘总是拿着条帚拍打他几下,"下次再这样就不给饭吃"。这时的二伯总是低声劝阻说道:"家里总得要有个把爱折腾的吧"。

站在南山上向东望去,五公里处尽收眼底,有条像鰻鱼似的大河由南而北俯伏着。土黄的甚至可说是灰不溜秋的辗转反侧的弯曲不平的烟青驿道,由南向北而来。西南面被淡漠的雾气笼罩着,但还依稀可见陡峭山崖从上而下的灰白色的瀑布,流过赫家楼村驿道石桥后就被山挡遮住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