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以战养战(中)
不过,这次再走是有点小麻烦了,哥嫂侄女的安全不成问题,第四师团在队的和退役的朋友不少,会时常来关照他们的;这小麻烦就出在铃木一郎身上,好说歹说都没用,他不上学了,非去不可!
这次小胳膊竟然拧过了大腿。
赤峰地处大兴安岭南段和燕山北麓山地,分布在西拉木伦河南北与老哈河流域广大地区,呈三面环山,西高东低,多山多丘陵的地貌特征。赤峰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短促炎热、雨水集中,秋季短促,气温下降快,霜冻降临早。
“这羊怎么不一样?”好奇的一郎问道。“这里有盘羊、青羊、黄羊、岩羊,共计三十四只。”“这么多野生和家养的在一齐习惯吗?”见茄子川问,李凤山笑了笑答道:“咱看是习惯了,你看有的还怀上了。”
“当时,咱们五十来人逃出来一直向北,到天亮时,自己都不知到哪里了。幸亏遇上一个蒙人商队,在他们的指点下来到这里。”说到这里李凤山停顿了一下。“那时这里荒无人烟,可确实是个好地方。又是在蒙人的指点下,咱们狩猎、捕鱼、开荒、伐木,也就成了今天这模样。”
这里煤井地面的地形是北高南低,煤井的走向是由东向西,那么潮湿部位就在北面。虽说没有那么绝对,倒也万变不离其宗。
煤井的南边有一个倒塌后被废弃的煤井,尽管有不少横七竖八的阻挡物,但个别人还是可以穿行的。他数着步子前行不回身,到了一定深处,他伸手向坑道边沿上方靠去,略有湿气;在触及下方边角处有湿润感,是北边无异。再往里走,他感觉到巷道在向右边大幅度的弯曲,弯行虽大而深,可又回上去了,是废弃无异。他用手拍打边角处,竟然拍出了水。他觉得,距离边上煤井最多不会超过四五米。尔后,他又回到正在开采的那个煤井中,测量步数后同样可以拍出水;他用铁镐子猛然挖去,土质还行,他心里却更有底了。
自从茄子川主动找到李凤山他们之后,其他劳工对茄子川的态度也略有改变,主要还是因为他平时不怎么打骂劳工。李凤山他考虑更多的是安全问题,总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中弥补安全隐患。茄子川为此很欣慰,因为劳工和煤和他息息相关,要得是业绩而不被申斥唯有减少损失。猪手空夫见到了也不加斥责,似乎也觉得一个熟练工总比一个生瓜蛋子好。
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李凤山想不到完全是不可能的,茄子川如果熟视无睹也是不可能的;茄子川真的梦想成真了,煤井巷道大面积倒塌,被堵塞人员包括李凤山、茄子川共计二十五人。
“别急!咱们计算一下方位。”李凤山的一席话而出一下之成了众人的主心骨。“洞内氧气最多只能维持十几个小时。”“所以咱们要抄近路!”“在哪?”“咱丈量一下。......应该在这里。”“方位错了我们就没有时间了”茄子川尽管中文说的斯斯艾艾,可意思李凤山还是懂了,为此他信心十足的答道:“没问题,就在这!不过,每四人轮流挖,不要移动土,铺平就可。不要过分消耗体力。其余的人都休息!”......。
“受苦了。”“再苦也比煤矿好。”“......人好像不多了嘛?”“都外出了。还有时不时走了一些,现在留下的连我一齐才十七个人。不过,猪、鸡都大了,小麦也种上了。用野生毛皮换了不少粮食,过日子问题不大。”“......还有不少鸟在飞?”“哈哈,再过个把月,这里就更热闹了。”茄子川看了一眼李凤山,实实在在的被感染了。
“好冷啊。”一郎受不了,脸冻的通红。“快进屋!”李凤山忙招呼。“好暖和啊。”“屋子厚实,烧上火,可猫冬。”如此一冷一暖的把一郎乐的,更乐得却是一年来跟着叔叔学中文,别人竟然也听明白了。
“叔,你这里还有书?中文的,看不懂。不对!什么板桥?”“清代文人郑板桥。”“郑板桥?......难得什么?”“读糊涂,糊涂,难得糊涂。”“吃亏是什么?”“读福,福,吃亏是福。咱们这里来了位清朝秀才,还有一个孙女,书是从他那里借来的。”......。
......。正在这时众多的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有情况!”茄子川大叫了一声。......。(未完待续)
......。
出来了,大家都安全的出来了,可是茄子川由此而产生了这里的煤矿完全是“人间地狱”的想法。“咱们走了你咋办?”“管不了这么多了。最多回日本!”他们交换了通信地址后,李凤山当夜就带领五十来个劳工打伤看守后逃跑了。茄子川因此受到申斥,还是猪手空夫出来说话了,“没有军队看守,这么多人谁能挡得住。”
茄子川回国了,此时的大阪民间正在热火朝天的展开填海造地,营造欢乐家园的活动,茄子川又有事可做了。原先,两间祖屋和半亩地升值了,他与哥嫂一商量,又拿出自己的积蓄,准备填海造地五亩,边上再造四间屋子。这块地方距离市区不过三五里,很方便;同时,还准备了贩运菜的板车。
一年过去了,土地经过一年的发酵,生地变成了熟地,可以种菜了。可谁也不曾想到李凤山会来信,是通过一个家住神户的人转来了从东北赤峰老哈河边上一个叫汐子的地方的信。虽然茄子川不能完全看懂信的全文,但意思是明白了。李凤山那里造地规模更大,不但种粮还搞起了副业,希望他能去。
对于李凤山,茄子川是信任的,同时也对他的救命之恩是充满感激之情的;家中的事只要有地种上菜就不愁小贩不上门来收购,这么与哥嫂一合计,却突然感觉到自己又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