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万物生于道
“刚才你说怎么去操作,实际上我对这个操作是不持赞同态度的,或者说操作并不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你想啊,我们手中空空如也时,怎么去操作,操作什么?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尤其对于孩子,我们更不能把末当本,我记得古代有一个教屠龙术的人,这个人若放在今天,就是一个营销的高手,玩了一个空手套白狼的手段。世上本没有龙,却要教别人屠龙的方法,那不就是他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胡来嘛。但龙毕竟是高大上的东西,所以就会有人因为龙的高大上,就想让自己高大上,自觉自愿地上当被骗,骗点财还好说,财来财去,无非就是一段时间的生活受一些影响,至少不致命吧。但若放在孩子身上,耽误了一年,这一年就再也追不回来了,而人毕竟不同于物,人还有情感,除了智商还有情商,有些伤害可以抚平,而有些伤害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放大的。”
“这一点我有切身感受。”
“对于孩子不要想着什么高大上,孩子的成长不需要赶时髦追潮流,孩子不是用来填充家长的焦虑与盲从的,更不是用来成就父母的虚荣心的。”
“呵呵,鹿老师,您的话像刀子,刀刀见血。实际上,哈哈,您说的这些好像我也有,总想着自己有些遗憾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尝。其实家长也想让孩子走得更好,只是找不到更好的方向,不像您那样把目光投射到二十年后。”
“问你一个问题,张儿你现在是才材公司的股东,你运用的是不是大学时学的专业知识?”
“老祖宗这么厉害?鹿老师,您先别说,我猜猜,看能不能猜出来。”
“我抽支烟。”
“唉,有门儿。咱们现在三岁上幼儿园,啊,鹿老师,我知道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正好七岁上小学,我的哪天啊,咱们现在的学制不是胡乱安排的啊,巧妙在这里啊。哈哈哈,鹿老师,你牛啊!”
“张儿别乱贴标签,我可受不起,还是老祖宗厉害。规律的东西就是规律的东西,再过一千年,人还是站着走路。学制改来改去,还得回到人的成长这一基本规律上来。所以,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把这句话倒过来说呢,万物生于三,三生于二,二生于一,一生于道。”
“鹿老师您再解释解释,吾道一以贯之,多少还能明白点,老子说的那话就懵懵懂懂了。”
“呵呵,怎么可能呢。我上大学时学的是生物,这与管理公司一点关系没有。”
“我不去翻译这两句话,用现代西方的话语体系来说的话,道,就是规律,万物好理解,物呢,可以理解成现象。嗯,你的嘴怎么张的这么大,不能这样吓唬人,啊。”
“不是,呵呵,鹿老师,我明白了。哈哈,我想起了生物上的门、纲、目、科、属、种,还想到了树根、树干、枝干、分枝、最后是树叶。也就是您以前经常说的要找出语文当中那个不变的东西,变来变去的东西也就有了归属了。这句话您讲了好多次,每次我都明白不了,尤其是语文,理科的还好说,有公式呀定理什么的,那语文哪有公式定理啊。现在我明白了,从这个道理上来说,语文也有公式定理,只是没有像数学物理那么明显罢了。鹿老师,我理解的对不对?”
“孺子可教也。不行,刚才还说你快出徒了,现在要抢师傅的饭碗了,再说下去,你就是我师傅了。”
“呵呵,承蒙鹿老师夸奖,说明我这个学生还不太笨。怪不得学生都喜欢您,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因为您的说话风格,抑扬顿挫,很有阳刚之气,现在我明白了,除了您的个人魅力外,关键是您让学生知道语文是有规律的,语文也可以像学数学一样去学了。噢,道理我似乎明白了,但具体怎么去操作的呢,啊?鹿老师,您上课的时候,我可不可以去旁听啊?”
“你想干什么?得寸进尺?你也太贪得无厌了吧。好吧,好吧,算我怕了你了,真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