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换将如换刀
赵括上前紧紧拉着乐毅的手臂,激动地说:“望诸君(乐毅封号),您也来啦!晚辈这厢有理了!”
乐毅拉过田单和赵括嘱咐:“前方将士用命,戎机不可失。后方军民支前,宁肯自己饿死?前方?可缺少前方一粒粟!方今大旱之年、饿殍遍地,这场战争打得并不是时候啊。后方饿死一些百姓,国土还存在。前方饿死士卒,就是亡国之兆了。”
蔺相如:“望诸君不必多虑,我们已经去各国筹措军粮。当下,从齐国借来的大批粮食正在陆续运来。韩国也答应借一些给我们。派往魏国、楚国方面的使者也已经出发了。”
平原君赵胜:“过几日,我再去一趟魏国。”
大臣虞卿叹一口气:“赵括将军,此去稳住阵脚即可。不要再扩大战事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且说赵国武成侯赵括接到赵孝成王的谕令,立即披挂整齐、登台拜将。野外大营,二十四万赵家军盔明甲亮、摩拳擦掌,列阵森严、等候检阅。
赵国满朝文武君臣,赵王、上卿蔺相如、相国田单、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中书令郭开、柱国赵禹、大臣虞卿、楼梧、楼昌等人俱来相送,就连长期卧病在床的乐毅也让家人搀扶着前来,因为此次军队出征,对于赵国来说,关系太重大了,这几乎是拼上了赵国全部的家当,乐毅岂可放心?
武成侯赵括接过王命统军虎符,鞠躬施礼。“臣授命领军,必不辱使命!”
赵孝成王:赵括,廉颇军新败,敌势正炽,汝当何以迎敌?
赵括:“启禀我王,臣赵括虽身在邯郸,但心系上党,日夜不敢忘怀。晦明变化、朝思夜想的正是上党之战局。臣以为,方今我军军战不利,沿河与秦军对垒,已经将近9个月了。秦赵都到了苦苦支撑的境地,但是上党要地、城邑大多为秦国所取。在这种情况下,和谈也不会有赵国希望的结果。大王此番派臣前去,就是要打破这种僵局,力争拼杀出一个对我有利的局面。此次出征,臣一定拿下空仓岭,将秦军压制与汾水一线。如果条件允许,臣将力争歼灭秦军于上党!”
赵孝成王:“众爱卿之言,本王都听着,汝等是有话在心里憋着,不吐不快啊。那本王也来说一说。上党之战能不能不打?关系到国家安危的战略要地,不得不打。目前,打成这个样子,对我们是否有利?极为不利!我军困难,秦军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关键时刻,就看谁能咬紧牙关拼上去!力拼一把,保得家国安定,这样值得!”
赵括拜谢君王:“臣必不负君王所托,力克秦军、捍卫疆土!”
赵括捷足登上指挥战车,拔剑高呼:“大军起行!”
欢声雷动,气冲霄汉。赵国的又一只雄狮劲旅,慷慨出征!
赵孝成王颔首赞许:“好!本王已命令晋北军马,抽调主力南下,配合汝等作战。”
上卿蔺相如也高兴地说:“赵括将军,此番老臣鼎力保举你领军出征,就是希望你能再演麦丘与阏与大捷,打出几个解气的胜仗啊!--唉,谁能想到廉颇会如此有勇无谋,致使战局若此。”
赵括:“上卿大人,前线不劳担心,本将最忧虑的,一是粮食,第二还是粮食,第三才是军事物资。大军远行荒僻之地,军粮无法就地筹措,敌人手中也不会有多少粮食。军械我们可以夺取,草料可以就地解决,可粮食只能依靠后方的补给呀!”
蔺相如:“赵括将军放心!吾与田相国会全力保障大军所需。”
乐毅被家人搀扶着趋前:“武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