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秦帝国风云 > 2、文明还是野蛮?

2、文明还是野蛮?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相对消极防御的筑城、丧权辱国的进贡求和,合亲结盟的办法就值得称道了。中原朝廷派遣公主嫁给蒙古各部,作儿女亲家。此举不但可以联合一些北方同样饱受蒙古强权欺凌的国家(主要是西域方向)共同对敌,如果女儿嫁给了蒙古单于至少可以换取几年的和平,蒙古一些部落作了中原王朝的亲家,其它部落南下侵略就有了后顾之忧,这种制造彼此隔阂、拆散蒙古部落联盟、以求自保的策略,也就被中原历代统治者“发扬光大”了。据统计,历史上中国中原政权有700多位年青貌美的公主或皇妃下嫁蒙古,这些人一般是作蒙古王公的妃子,没有机会登上太后的宝座,她们生养的孩子们,依照草原的风俗也不能象在中原那样继承王位,她们中有许多女子不适应蒙古严酷的自然环境,过早地夭亡了,一些人还被蒙古主家任意赏赐给他人享用,但正是这些被牺牲的中原女子们以其苦难的命运,竟然为中原王朝换来了500多年的和平!

其中比较著名的合亲事件有:

1)汉武帝女嫁乌孙

唐诗人李颀《古从军行》中记录了这一事件:“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度交河。行人凋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这句诗词曾被琼瑶在《还珠格格》一书中引用)

)昭军出塞

可是万里长城也不能够阻挡蒙古军队南下的铁蹄,长城因为没有完全联结,存在许多缺口,敌军可以绕道而行,长城守备不足,往往被轻易突破,这个被世界称为雄奇的浩大战略工程在历史上几乎从来没有发挥过应有的作用,只不过成了点燃烽火,通知内地“蒙古骑兵来了!”的了望哨。

敌人来了,守土有责,再实力不济,中原军队也只能与强大的敌军舍命搏杀,死者十之八九,真可谓“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尤是春闺梦里人。”蒙古的连年入侵,给中国历史上许多中原王朝带来空前的浩劫,却往往对此无可奈何而空悲叹。连年的战火和边事,大量人口被征发戍边,伤亡惨重,严重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杜甫在《兵车行》中就描绘了人民的苦难“车遴遴,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读此诗篇,人民遭受的痛苦令人感慨万千。

古代中原王朝为应对蒙古的威胁,一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略:

1、军事进攻

、筑城、屯田防御

汉元帝的妃子王昭君被作为政治牺牲品嫁给蒙古呼韩邪单于。杜甫《咏怀古迹》一文记述:“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沦。”

)明代“历配三王”

、进贡求和

4、合亲结盟

以上几个方面往往结合使用,只不过不同时期有不同侧重点。

筑城、屯田防御乃是不得已的办法,在边境修筑坚城、设关隘,小股蒙古骑兵来犯时就出城交战,敌人势大就闭关不出、专事防御,也能为附近百姓提供一个避难的场所。屯田是为了能够长期坚守,不过分依赖南方或内地后勤支援。这个办法直到今天还被新疆建设兵团、东北北大荒使用。

进贡求和也是得到使用较多的办法,就是中原政权向蒙古各部每年奉送大量黄金、白银、铁器、绫罗绸缎、粮食等等,这在中原王朝历史上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尤以宋代为甚。宋朝向西夏、大金、大辽等许多北方政权俯首称臣,每年支付巨额贡品来换取平安,几乎占到朝廷岁入的一半,遇到灾年还入不敷出,蒙古还往往背信弃义嫌中原贡纳的东西品质不好、粮食不是新粮,继续兴兵来犯,中原朝廷只得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增加贡奉数量以曲意逢迎。为了求和,中原地区有时还不得不割让土地。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