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丽邑”做诱饵
不管怎样,丽邑是个好地方,至少魏王认为只要把这个地方给了秦国,贪婪无度的秦国就会高高兴兴地接纳它,肉包子也能吃上一阵子,然后再张口来要------魏国就想在这段时间的夹缝里转圜一下,以求自保。如此,岂不悲哉!
魏国使臣翟懋将标注好的山河地图交给李斯等人。
魏国要用哪块土地,割地事秦呢?-----丽邑!
丽邑,顾名思义,就是一片土地膏腴、风景秀丽、盛产天下美女的宝地、福地。
“丽邑”这个地名,名气可太大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文艺、旅游书籍里都提及到它,都想着去粘粘喜气、才气、脂粉气。
大江南北,自称自己就是古代丽邑的地方很多。这就跟争当“赵云故里”、争抢“李白故里”、争作“伏羲故里”、争夺“国酒商标”一样,后世人太聪明了,各类专家也赤膊上阵,竞相言之凿凿地“考证”,竟将历史涂抹得面目全非。
后人争来争去,其实不过是《史记---秦始皇本纪》里面的9个字:(秦王政十六年)魏献地于秦。秦置丽邑。------注意!上下句中间还是个句号,这也许说明两者并没有联系!
华阳太后:唉!这世间的事情,有时候糊涂些好啊,认真了就苦恼了,看破啦也就终了啦------
史载:吕不韦服毒酒自杀后,宾客舍人密葬其于洛阳北芒山。秦王下令,凡参与“窃葬”的宾客舍人,是晋人(指三晋,即韩、赵、魏国)的逐出秦国。
《魏书·地理志》载:阳翟有吕不韦墓,在县西三十里镇峰里三甲,今顺店毛吕、谷水河、眼明寺一带。今河南偃帅县南祭庄乡大冢村东,的确有一很大的土冢,相传即吕不韦墓,可是依旧不能定论。
其实,吕不韦秘葬时有000多门客参与,不可能找不到。
吕不韦毕竟是秦国的重臣,要进行国葬,要立碑、立祠祭祀,君王要有悼文。可这悼文怎么写?这是个大难题!所以,吕不韦墓找不到了,被失踪了,恐怕是最好的归宿和结局-------
就围绕着这九个字,史学界杀的天昏地暗,纷纷著书立说,激烈辩论,十分滑稽!
史载:丽(骊)邑是秦国灭掉骊戎古国之后,在骊戎故址设置的县邑,它就在咸阳东北50里的骊山一带地域范围。
魏国不可能拿秦国的故地割地事秦吧?
魏国割让的领土,无论是否叫做丽邑,也肯定是位于黄河中下游一带。
笔者估量:此地应就在黄河南岸不远处,洛阳和开封之间,即先秦韩国和魏国之间的一小块地区。它不可能很大,因为当时魏国控制的领土,实在是所剩无几了!
书说简短,华阳太后批准了秦王和李斯等人“助魏伐楚”的行动方案,只是要求他们不得给楚国造成大的伤害,但怎么拿捏,由秦王自己来确定。
同日,来自楚国的秦国大臣昌文君和昌平君兄弟,同意配合秦王,被解除职务、回家赋闲。下面的戏,该李斯来演了!
-----------
咸阳宰相府议事大堂。
秦国相国隗状、御史大夫王倌、廷尉兼长史李斯、外史姚贾等高官正与魏国使团谈判,商议接纳魏国献地及两国合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