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牧神武屠秦军
桓齕面如死灰,束手无措。
一阵紧似一阵箭雨的袭击,冰雹一样的石块猛烈砸击!
秦军士兵纷纷抛弃重甲,跃下河堤、涉水逃逸,督战队都无法去阻止。
-------
秦军的重甲部队到来了!
桓齕又气又急,命令秦军编组方阵抗击李牧的骑兵。
这重装步兵虽然不惧弓弩和骑兵冲击,却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就是行动缓慢,正面坚固、两翼和身后薄弱。
李牧:不用心急!弓弩伺候,突击两翼!
桓齕传令:立即起兵,去往石城!
秦军蜂拥赶往石城。骑兵马快,很快就脱离了主力重甲部队,冲在了队伍的前面。
此时,李牧6万骑兵精锐俱潜伏在滹沱河河道或丛林之中,平原设伏,静候秦军前来送死。
眼看秦军马队飞驰而来,李牧拔刀呼喊:出击!-------杀敌!
山呼海啸一般,燕赵联军6万骑兵精锐纵马截杀,秦军骑兵部队猝不及防,无路可逃。
因为速度差异,秦军无法攻击李牧部骑兵,而李牧的骑兵就若即若离,紧紧缠绕在桓齕重甲部队周围,不断袭击其两翼和后军。
弓弩攒射下,秦军大量中箭倒地。桓齕只得下令,也排开了扈辄当年所用的圆阵,以防备李牧军的四面袭击。但是,秦军始终被笼罩在燕赵联军密集的箭雨下,伤亡剧增。秦军士卒汗流浃背、体力衰竭,行军速度愈来愈缓慢。
桓齕所部战不能战,也无法摆脱,尽成砧板上的鱼肉。
迁延没有多久,李牧部获得增援------古代“喀秋莎”运来了!
大量事先装载在马车上的抛石机齐射!乱石横飞,秦军重甲部队整齐的战阵成了活靶子。在接连不断的打击下,秦军防御圈逐渐崩溃、瓦解。
6万对5万,两军力量差距并非过于悬殊,可是秦军实际的战力却完全处于下风,何况是被李牧军突然袭击。那些燕赵骑兵,边冲锋边用弓弩狂射,箭无虚发,秦军人仰马翻,毫无招架之功,两军还未曾兵刃接战,秦军就已经损失大半。
燕赵联军马踏秦军,李牧一马当先,白刃相交,一颗颗秦军的人头落下,跌落尘埃。
四野里杀声一片,逐渐归于寂静。李牧部果然骁勇,秦军骑兵全军覆没。田野里,只剩下无数战马,马镫上拖着秦军的死尸在四处游荡。
李牧部队欢呼胜利!
李牧:迅速捡拾弓箭,整备军马,准备啃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