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牧神武屠秦军
南路秦军王翦、李信等将领所部见势不妙、立即草草收兵,退了回去。秦王和李斯处心积虑发动的“攻灭赵国的第二次攻势”,以彻底失败而告终。(未完待续)
李牧跳下战马,手持利剑上前,惊雷一般的怒吼:“桓齕,你也有今日!”
桓齕颤巍巍捡起佩剑,却被李牧一剑磕飞。
李牧飞起一脚,将桓齕踢倒在地,又腾身跃起,将利剑深深地插入桓齕的胸腔,桓齕喷一口鲜血,气绝身亡。
李牧将其开胸破腹,挖取心肝,挑出内脏。
“将其余秦军,全部斩首,祭奠我赵国官兵的亡灵!”
哀号中不少人淹溺激流当中。侥幸游过河流、抵达滹沱河对岸的,却发现迎接他们的,依旧是赵国骑兵的马刀!
秦军将领桓齕的号令,此时已经无效了。
“将军,走不脱了,--------咱们投降吧”,士卒们围拢着桓齕哀求。
桓齕阴沉着脸色:李牧会让你们活着吗?要活命的,跟着我冲!---
桓齕搜罗起了000人马,跌跌撞撞径奔李牧军旗方向扑来,困兽犹斗!
秦军桓齕所部十余万军兵,一朝冤孽轮回,尽丧于李牧之手。
后世有人认为:桓齕没有被杀,他是丧师畏罪逃跑了,桓齕就是后来献头给荆轲的秦军叛逃将领樊於期,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樊於期煽动秦王的弟弟成矫叛秦降赵,罪行比桓齕要严重的多!
桓齕一年前曾消灭赵国10万精锐武装,本次丧师10万,乃是功过相抵。秦国也没有战败就诛杀军事将领的传统,昔日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在崤山(今河南陕县东)不但被晋军打得全军覆没,自己还被活捉,之后又连续多大败,秦穆公也没有责罚他们。三将被晋国释放回国、抵达秦国都城的时候,秦穆公穿了丧服,在城外等候。他对着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没有听蹇叔和百里奚的话,害得你们吃败仗,受侮辱,这是我的过失。”所以说桓齕兵败、惧怕被杀逃往燕国的说法,经不起推敲。
桓齕全军败亡后,秦王如丧考妣、大放悲声。
李牧停下战马,冷眼观瞧着,咬牙切齿地咒骂:找死!
“弓弩准备!------放!”
箭雨如蝗,秦军纷纷哀号倒地,李牧部骑兵冲出,将这些秦军全部斩首。
桓齕胸前背后中箭数枚,趴在一处乱石堆上喘息,脚下是成堆的秦军尸体。
桓齕艰难地扶着一根矛戈站立起来,衣衫褴褛,鲜血从嘴角不住地流淌。赵国骑兵将其四下围定,剑拔弩张,怒目而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