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 庐江县尉
又:
汉世制度,县、邑{公主封地}、道{蛮夷所在}、国{县侯侯国}四者,除侯国置国相外,县、邑、道,大者置县令,官秩一千石;中者置县长,官秩四百石;小者亦置县长,官秩三百石。而县尉所食,参比县令(长)。
譬如成德县,成德是大县,县令的官秩,是一千石;而县尉的官秩,便是四百石。
庐江郡也是富郡,郡内基本上都是大县,若能任职县尉,那便是四百石的官儿!
是做庐江郡的县尉,还是等待时机,策应曹操?
话虽是如此说,萧言却也因刘晔话语,有些感触:“是啊,我这躯体,才十七周岁呢!未来三国鏖战,还要持续好多年,只要历史不偏转,机遇有的是!”
觉察萧言有些意动,刘晔乘胜追击:“巢湖兵毕竟是湖匪,出身不干净,有碍未来宦途,萧十一郎你不要也罢!”
“前月初,在方井村,我曾劝过你,说,凭你萧十一郎的才能,最不济也能做一县县尉,哪能屈身小吏亭长?可惜,当时郡县不靖,又有郑宝在旁威胁,我不敢轻易推举你做县尉,若非你心思迫切,我也不必行折中之法,令你暂领西城门亭长。”
“如今郑宝枭首,万事了结,西城门亭长之位,可以休矣!”
“你若随我远赴庐江,我却可正好向庐江太守刘勋,推荐你做一县县尉。甚至,若是幸运,不定还能借收编巢湖贼兵之威,一举取得郡司马之位。”
思来思去,萧言觉得:曹操那里,素无熟人,前途相对比较虚幻,不如且去庐江郡,做一县县尉实际。有做县尉积累起的资历,熬到虚岁二十一岁,再在孙策破击庐江之时,投机一把,显现声名,再追随刘勋、刘晔,归顺曹操,也未尝不可……
此种进取之路,比起冒险接应曹操,却是稳妥的多。
“那就去庐江!”因县尉一职赤果果的诱惑,萧言果断选择顺从刘晔。
县尉!
郡司马!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刘晔一句话,忽又勾起萧言心思。
刘晔当初的确说过这话,只是萧言以为刘晔只是口上说说,敷衍他而已,没想到刘晔今日竟再度提起此事。
前面说过,汉世县级政府属官编制,大概可分为四个阶层,其中“有秩”“斗食”“佐吏”属于吏,“长吏”属于官。亭长是小吏中小吏,县尉却是仅次于县令、县丞的三把手,两者地位,差天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