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 汉末红巾军
因身在巢湖,萧言又倾慕元末廖永忠、廖永安、俞通海巢湖三将,不自觉想起朱元璋起家的“红巾军”。
无论元末红巾军,还是汉末黄巾军,皆是因为考虑彼此装备混乱,所以才身披黄巾、红巾,以明敌我。
这种分别敌我方式,简单、高效,最适合萧言这般穷鬼使用。
与历史上黄巾军、红巾军有所不同,因为萧言厌恶头缠一条红带,他遂将巢湖红巾样式改成领巾,系在颈间,绝似后世赫赫有名,起源于东正教教义的共和国少先队员所佩戴的“红领巾”。
萧言试戴巢湖式红领巾时,由于心理因素,对镜囧然,不禁深觉怪异。不过,萧言试着将红巾绑缚右臂、右臂,甚至当胸缠裹,却发现都各有各缺点,影响战斗效率,不若缠头、系颈方便。红巾缠头,还是系于颈间,萧言犹豫很久之后,最终决定选择后者。
简而言之,两千四百名辅兵所用兵器,全都是收缴于流民的杂七杂八、或新或旧的武器铠甲——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辅兵所用武器无论如何差,总算还不至于削木为刀,伐竹为剑。
辅兵尚且如此,巢湖其余各亭各里保丁寒酸程度,便可想而知——许多保丁,他们甚至双手空空,连把木制武器都没有。
尽管商队出外贩鱼时,也时常走私武器,但因天下混乱,军阀割据,交通不便,走私制式武器可谓相当困难。商队走私来的兵器,每次仅有数十把,这点数目,对于巢湖庞大需求来说,根本不过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为尽量武装辅兵,发挥其最大战斗力,巢湖校尉府,于是推行优先更换制度,以每队五十人为单位,哪队训练成绩优异,哪队便能优先更换兵甲,其淘汰的兵甲,再分配给其他队。
此番囚困周瑜以及其麾下三十余亲兵,楚永卸掉他们铠甲兵器后,巢湖却是又能多装备一队。
好在,红巾系于颈间,虽觉怪异,但是看久后,却又有点共和国领导人接见少先队小朋友的味道,不至于太滑稽。萧言心中暗忖:“反正是过渡之物,只要能弄来制式兵器铠甲,随时可以扔掉这些幼稚的红领巾。”
相比于萧言的纠结,倒是巢湖军民没有心理障碍,安然接受萧言设计的三国版红领巾。即便有所质疑,也是类如罗贲,忧心他人因红巾联想起黄巾蚁贼,徒令巢湖人人喊打。
于是,萧言当日便敲定主意,责令商队裁剪一万五千条红领巾,充作军资,以备未来作战之需。
大抵来说,各式杂七杂八铠甲,装备能够堪比成德县兵的辅兵,巢湖大抵只有七百余人。其余一千七百名辅兵的装备,却是不如或者远远不如成德县兵。
萧言麾下两千四百名辅兵,便是如此寒酸。
萧言雄霸八百里巢湖,看似风光无限,其实竟然窘迫如斯。
由于装备杂乱,两千四百名辅兵若与他人交战,很难分清敌我——毕竟巢湖辅兵的装备,有来自官兵的,有来自贼兵的,有来自庐江郡的,有来自淮南郡的,简直好似三国版“万**展”。
战争之际,如何区分敌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