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穷小子的暧昧 > 第036章 文庙 求票冲榜~~

第036章 文庙 求票冲榜~~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至少文庙前的温泉是真的,至少嘉陵江里的鱼是最正宗的天然淡水鱼是真的,至少因为文庙的存在让高旗乡人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是真的,这就足够了。

高旗乡因为文庙的存在闻名遐迩,每一年的庙会更是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光临,这给高旗乡的第二产业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庙会通常持续一周,不间断接送游客。沿街的商家们各出高招吸引游客,便连附近的农家人也会适时地窥取商机,弄点农家菜什么的,更甚者可以出租自己的住房,这就是农家乐的雏形。

不过因为庙会的第一天政府会组织民间艺人演出,比如唱山歌,拉郎配,踩高跷,皮影戏,脸谱等等,把民间传承过千年的草根艺术汇总起来,却也是琳琅满目,往往给人新奇和稀罕的感觉。所以庙会的第一天才是重头戏,在当地人眼里,也只有第一天才算是真正的庙会。

文庙前专门开辟了一块方圆二里的空地,张飞泉的旁边搭起了一个高台,所有的演出皆是在高台上进行。李铮他们到的时候正在表演拉郎配,这是从高旗乡古老的婚嫁风俗中提炼出来的一种表演,展现的是乡间男女传情的风韵。

高旗乡有个别名,叫做张王乡,所以文庙又叫张飞庙。据传这里曾是三国时张飞领军盘踞过的地方。

亚洲人总是迷信名人效应,有韩国人在国际上辩驳孔子是他们国家的人为鉴。追根溯源,这可以考究到蒲松龄的身上,谁让他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理论深深地根植在了人们心中呢?

我们这样假设一翻,一个穷的鸟都不生蛋的穷山旮旯,突然有一天一个农民伯伯在阴沟里掘出一堆白骨,然后屁颠屁颠的拿到“权威专家”跟前,先是捣碎了,然后和上水灌进试管里,再弄俩玻璃片子重叠在一起,左瞧瞧右瞧瞧,最后给弄出一张证明,“兹××县××乡××村掘出的白骨系××时代××领域的权威人士××”。

于是乎,这小山旮旯火了,先是××高官携众访问名人故土,再是××公众人士带队祭拜名人枯骨,最后所有人都来了,管他认不认识这个所谓的权威人士××,反正大家都来了,你不来那就太不像话了。

然后这小山旮旯里的人们也火了,该种田的改开宾馆了,该放牛的改卖纪念品了,该奶娃的改当导游了……

大山里的人们总是质朴的,男子为了心仪的女子总是千方百计的展示自己,而女子为了告诉家人朋友心仪的男子是多么出众,于是也千方百计的想要男子把能力展示出来,久而久之,婚嫁便形成了一定的格局。

不过,时代在变,这些古老的东西虽然不曾被人们遗忘,不过却埋藏在了记忆深处。如今还能以这种传统古老的方式嫁来迎娶的人家已经绝户了,大多数都是女方开口叫价,男方给钱带人,跟花钱卖老婆没什么两样。

李铮受范老头的熏陶,对古老相传的东西很是尊重,不过看着高台上男男女女的表演,他却有点反感,这已经脱离了“天然无公害”的范畴,更多的是哗众取宠。

其实这个所谓的权威人士××是否真有其人呢?不得而知。而论证的那个权威专家是否真的是专家呢?不置可否。

反正高旗乡里传承下来的故事是这样说的,文庙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庙子前面的一口古井。古老相传,张飞来的时候那口井是不存在的,只因为当时嘉陵江断了流,就在十万士兵快要渴死的时候,张飞突然感谕神诏,然后他用那根丈八蛇矛枪使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一招,“轰隆”一声便在脚下砸出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紧接着汩汩地泉水喷涌而出。更奇特的是,那泉水冬暖夏凉,有几个受伤的士兵喝了之后身上的伤口立马痊愈了。

于是乎,十万将士当即请命将那口泉命名为“张飞泉”。鉴于此泉有治病疗伤、起死回生之效,于是“张飞泉”的口碑便有了,后人便在张飞泉的旁边修建了一幢“张飞庙”。后来在**的时候又改为“文庙”,从此正名。

传说便是传说,有较真的人到县里查遍了县志,也没有找到这样的标注。再分析一下,若是在人与自然极度和谐的古代嘉陵江都断流了,那这个年代又岂能见到青石板、沙砾、流水and鱼?

世上的事,大多介于真真假假之间,真亦假来假亦真,佛都说了,信则有不信则无,反正大多数人都信了,那我们姑且也就信了吧。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