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烽烟四起 第十四章 民心(一)
对绝大多数小百姓来说,只要日子过得下去,哪怕再艰难,只要还有希望,谁愿意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全家老小去赌一个虚无飘缈的未来。如此想来,也就能理解为何当地的百姓们对我们不冷不热的态度了。
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要想让百姓们真正安心下来过安稳的日子,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让他们拥有土地。
但如今我们的情形同吕宋完全不同了,吕宋那边人少,又是异族,吕宋土著主动发动对我们的进攻又对我们的清洗工作少了道德方面的顾虑,更甚的是,我们的从天而降和雷霆打击一开始就让吕宋的百姓们对我们彻底驯服了,我们只需快刀斩乱麻的将均田令执行下去就行了。再说,强权和武力摆在那里,吕宋本地自己又乱成了一团,自然不会有人胆敢如何。
江西当地十几年前文天祥的部众们的激战,如今已是满目疮荑,不但青壮年缺少,田地荒芜了不少。但随着达春执掌江西军政要务,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雷霆手段下来,局面也渐渐安稳下来,以前的荒地又逐渐有了主人。
虽然说不一定是老百姓们自己的,但租种地主的地总比饿死强。有自己的地自然是好,多达六至八成的地租确实让人受不了,但就算真能如愿分块地给他们,还不知能在自己手中停留多久又会以人民的名义收归公家。所以,对于我们的土地政策的宣传,许多人根本是置之不理。心虽向往之,都觉得很不现实。
第十四章民心(一)
任何的民族和国家都不会缺少出卖本国本民族利益以换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某奸。而这些某奸们往往还掌握着一定的舆论导向,所以为了替他们的卖国行径粉饰装金,他们发明了一套看起来很完美的天人感应学说。将外族的入侵装饰成为皇家失德已遭天弃。不得不堕入五德循环,接受异族的统治,而异族的入侵,不过是顺应天命的举动而己。
对于这些论调陈吊眼们自是不屑一顾,可大多数百姓却不得不信。可若果真如他们所言,中国的百姓们被他们视同猪狗一般杀戮,原来都是上天的安排了。
如果是这样,我们还要这样的天意干什么,不如将之弃之一边,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此之后,我命由我不由天。天又如何,天也不能无视我中华百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任何天理循环都不应该是以牺牲普通百姓的福祉和生命为代价。
我们的民族历史中历来有“顺民者昌,逆民者亡”的说法,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说如果真的有天意的话,那这个天意就应该是民心。可统治者收买的精英学者们早把自己粉饰成天意了,普通的小百姓又怎能分得清。
打土壕分田地的事情陈吊眼连想都没有想过。要说自己家里以前也算是多少有些田地的人,好象并没有做过什么为富不仁的勾当,真的要打土壕,那是不是先要把自己打倒了?再说,中国历朝历代都不乏为富不仁的人,但谁说为富不仁就是一种罪?如果的打倒了他们,那是不是要鼓励全体百姓们都去不事耕作,好吃懒做,只等日子过不下去了,例去分人家地主的家产,革有钱人的命?若是如此可为,那这世道人心还有什么公义道德?
什么都不能做,计划实行的土地政策一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话说屋漏偏遭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陈吊眼正在思虑如何破局之时,只见他的护卫队长小石头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将军,不好了,不好了,时团长把超哥给绑起来了,说是要杀了他给当地的老百姓们赔罪。”
陈吊眼没在吕宋怎么呆过,可他手下的那些将士们可大多数都在那片土地上摸爬滚打过来的。他们都曾经经历过同吕宋当地的人们从互相仇视,到慢慢接受,再到水*融般融洽的。而如今陈吊眼要他们做的,不过是把以前的东西照搬过来就是了。
而且这里都是同根同源的本族,更是没有沟通的障碍。所以虽然这些大董事会们尽管很不乐意做这些细活,但还没怎么把这件事看得太难。
事实往往出人意料。正当他们自信满满地以为自己很快就能同当地的百姓们打成一片的时候,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情让他们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应对。因为这里的百姓几乎众口一致的采取了不抵抗、不合作、不发言的姿态。
如今的正面战场上,只要陈吊眼这边不作动作,达春那边也是按兵不动。别人不知道,他这个便宜老丈人,可是把中原的厚黑之学学到了家。明的不来,他就来暗的。利用他们已经在当地生活数年,熟悉当地的民情的优势,将老百姓们的住房,集市,饭馆,店铺当作了隐形的战场。发挥那双无形的双后,使陈吊眼们难以腾挪。
有人说过,中国人不怕死,就怕不安逸。其实何尝只有中国人是这样。惰性是人类的本性,寻求刺激和冒险永远只是少数人的选择,只有极少数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才会一天不斗一下别人就会不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