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烽烟四起 第二十五章 东亚乱局
“你能想到这一点,我很欣慰。亦是我大辽国全体百姓的福音。只是我希望,你可千万别起兴兵攻打高丽的念头。”
“怎么,难道我们以一当十的勇士尚不是怯弱的高丽人的对手?”脱黑台很不服气。
“或许我们可以在某场战争中打败他们。可我们军民加起来也只有三十几万人,他们的百姓却遍及整个半岛,有数百万之众。难道我们能将他们全部赶尽杀绝,试问我们又真的如同忽必烈那样,狠得下这个心。若不能,如果我们将他们*急了,狠狠的在我们背后咬一口,那时候我们又如何自处?倒不如尝试一下和他们和平共处,大家共同谋求发展。他们在我们的南边还可以帮我们抵挡来自日本和大金国的危胁,我们不需要直接面对他们的攻击。而我们在北边,又可以帮他们挡住蒙元的危胁。所以,于今之计,我们应该对李成载施以援手,帮助他们赶走日本浪人。如此一来,一方面他们举国上下会感念我们助其保其家室子孙的大恩,还会感谢我们雪中送炭的义举。我们少了个对手,多了个朋友,一举而数得矣。”
“本王年幼时,曾经见过成群的族人倒在忽必烈的屠刀下,已是再也不忍见太多的杀戮。真要让我们的部队去杀害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就算我们能图一时之快,可事过我也不忍心啊。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当初忽必烈妄想将我们举族赶尽杀绝的时候,焉知我们就没有鱼死网破的决心?若不是姐夫你早有准备,只怕我们的族人早已殁于忽必烈的屠刀了。也罢,给别人留条生路也是给自己一条退路。存了别人的香火也是为自己的子孙积下些德行。这种事情别人不做,便让我们来做了吧。打来打去,争那么大的地盘,死了还不是只占那几尺宽的地方。”
“你能这么想,想必就算如今有人不理解,事过境迁之后一定会念及你的仁义的。只是我们如今这几百里的地盘却是不够。虽说我们现在的耕种不比放牧浪费地方,便我们总得为我们的子孙留下繁衍生息的空间,而这几百里地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以为,我们一边应该帮助李成载围捕日本浪人,另一边也应该跟自己要点好处。”
而脱黑台则早已由当初那个稚嫩的蒙古少年成长为一个五大三粗的蒙古大汉,如今他的第二个儿子都已经满地跑了。
“舅舅,你看,哥哥射中了,正中了红心哩,哥哥好棒。刘刚的次子刘念拍着小手欢快地叫着。脱黑台则一手拉着长子术赤的手,无比轻松的笑道:“你们两个可要好好向哥哥学习哟。”
“好的,我们一定好好向哥哥学习的。做一个勇敢的蒙古骑士。”二人异口同声的答道。
“勇敢是必须,那是我们男人的本色,至于蒙古骑士倒也罢了吧。”脱黑台悠悠长叹一口气,爱怜地抚摸着二人的小脑袋。若有所思的望着北方——那里曾经是他出生的地方,那里曾经洒下他童年多少的欢声笑语。可如今他只能在睡梦中去怀念。他和父亲都算是蒙古勇士了吧,可那又如何?能活到如今,他们有多少侥幸。
象今天下午这样毫无负担的陪着外甥和儿子射箭散步,对他来说,早已经成为一种奢侈的享受。
“想必姐夫心中早已经有了计较?”
“我们可以要求高丽国让出其王京(即后世的汉城)以北两百里以外的北方地盘给我们。我们帮助其戊守北方,另一方面,听说忽必烈现在被赵宋行朝打得疲于应付。我们也不如趁这个机会将我们的地盘向北方再挪一挪。将大同江以南的地盘全部划归我等的治下。有这千数里的地方,以后我们的子孙也不愁没有地方发展了。”
“还是姐夫你想得周到。哈丹那群人闲得太久了,也该让他们活动活动筋骨了。千万可不要象蒙古人那样一入了中原便忘了打仗了。这世道,怎一个乱字了得,如今倒正是我等乱中取巧的好机会啊。”(未完待续)
自己没有父亲那么大的雄心,在姐夫的帮助下,自己算是想明白了,凭自己的实力,能在乱世中保全一条性命已经是奇迹了,他不敢做更多的想法。虽然他如今也掌控百万人的生计,可精壮可战之兵也不过数万。北方仍有虎视眈眈的忽必烈的爪牙,南边还有高丽人不时给自己整些事情。为了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打起全副精神去应对,只有他们稍有差池,便会使全族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姐夫,你来了?”眼角余光瞥见刘刚心事重重的样子,他连忙迎了上去。虽然在人前,二人恪守着严格的群臣秩序,可在无人时,他倒是很乐意这种轻松的姐夫和小舅子之间的交心。可以说没有姐夫就没有自己这一家人平安的活着。更何况他更知道,他能坚持到现在,其中有刘刚的多少汗水艰辛。
“姐夫,你也在为今天朝会上的事情发愁?”
“王爷,群臣说得或许有理,但如今的我们却是经不起任何折腾啊。”
“我何尝不想做个如父王期待的那样有所作为的大王,可父王的死状仍无比清晰的在我脑海中盘绕。可父王死得如此之死,身为人子,却不能亲刃仇敌,我丝毫不敢大意。可我们如今只有这点人马,又没有任何外援。我们若侥幸成事了倒也罢了,要是败了呢,我们以前可以逃到这里来,可我们再败了,我们还能败到哪里去?难道放任我们的族人们被对人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