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巅峰大宋 > 第六篇 巅峰(结局篇)第六章 一路追击(三)

第六篇 巅峰(结局篇)第六章 一路追击(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还有一点我不知道如何向他开口,花费数代人的心血,搬迁上百万的人,辗转数千里路程,将南方的水送到北方去,不是为了当地的经济繁荣,而仅仅是为了维持一个首都应有的体面和风光。

这个极少数人的天上人间的首都,便象吸水机一样,将周边的县市的经济吸空,还美其名曰是跨世纪的工程,若他知道了这些后世之孙仅仅为了一个首都的面子,便要如此糟踏百姓们的心血,不知又要骂成什么样子。

方志远的部队,除分了一半人上岸之外,其余的近十万人,则继续由海船运着,直接在山海关登了陆,直扑哈剌和林——蒙古人的老巢而去,至于安徽、江苏、山东一带的作匪,自然有陈吊眼等人去搅和。

脱黑台和他的族人们,这些早过惯了安逸生活的前蒙古的一支部他,这些年在刘刚的精心经营下,其治下亦是百姓安居乐业,人心思稳了。是的,当游牧民族习惯了农耕生活,他们是否还会真的怀念游牧的居无定所呢?

若不是蹩足了一股劲要为死去的兄弟和亲人们报仇,只怕都不想拿起武器了。如今终于大仇得报,又亲自杀了忽必烈的接班人,一直悬在心头的那块石头终于可以搬开了。他们也乐得卖给方志远的部队们几千匹骏马,换回那些稀奇古怪的镜子、玻璃、香水等物。至于后述的事情,自然有刘刚和中华帝国的外务部大臣们一起协商处理了。

《中、辽、金、高、百济、日六国和平友好协议》脱黑台已经看过了,他不仅是满意,而是非常的满意。因为,只要双方一签字,全族百姓便再也不必为了打仗而四处奔波了。试问,他怎会错过这种使自己举国进入全面的和平建设时期的好机会呢?

当初成吉思汗、忽必烈带领他们在中原杀了那么多的人,还不是眼红中原的富庶生活,如今自己在辽东不要杀人,还不是照样过上了和中原一般富足安康的日子。相信以后只要自己一心一意的搞建设,中华帝国还支持各种新式的器具和实用的技术,相信用不了多久,让全体的百姓都过上安稳的日子,不再是遥远的事情了吧。

第六章

一路追击(三)

“忽必烈可以指使人毁坏我赵氏先人们的陵寝,甚至指使人将我赵氏先人的遗骨同畜牲们混在一起,做出种种人神共愤的事情。但我们怎可象他们那群野兽那般没有天理人性。他既然死了,多大的罪恶也就算了结了。好生给他找个僻静的地方把他给葬了吧,好歹也给他立块碑,让后人一看到这块碑,就好好回想起我我们这个民族曾经在他的手上遭受过怎样的灾难和不幸。至于他那已经建好的地宫嘛,先封着吧,等咱们以后有钱了,再好好开发一些,或可作旅游经商或者防空之用了。”

其实张怀民刚率船接上方志远、黄宝等人,我就紧跟着后面的船队来到了北京城。终于赶在一群义愤填膺地将士们的面前,制止了他们誓要砸烂忽必烈的灵柩的举动。但当我听到他们描述忽必烈的地宫时,仍是不忍不住吃了一惊。

忽必烈为了建他的地宫,早在他死前十几年,便将方圆数里的地方围了起来,地宫的甬道总长几达十几里路长。我无从知道这其中耗费了多少百姓的心血。好在我们赶在忽必烈下葬前打下了北京,要是再晚一点的话,只怕参与修建地宫的百姓们,多数要为忽必烈殉葬了吧。我们如今稍加维护,说不定还可以给后人作为军事堡垒或者人防工事呢。

而且这个协议只要签下了,日本、百济、高丽诸国也不好闹事了,自己也乐得个清闲了。再说,终究是占了人家的地方,有些理亏。得饶人处且饶人嘛,既然高丽、百济没有意见,自己又怎么好说什么呢,反正自己都占了人家那么大的便宜,还不如大家都和和乐乐地跟着中华帝国这个老大哥混,何乐而不为?

刘秉忠终于忐忑不安地见到了我。许是多年来醉心于工事建筑的缘故,才刚刚五十出头的他竟显得特别的苍老。好在看到大都城终归没有在我们的炮火中毁灭,除了些许的清雅之外,倒没有那些预料中的倨傲。

“朕想请刘先生协助朕规划和建设大中华帝国的新首都,不知刘先生意下如何?”我单刀直入地说。

“刘秉忠感到很是愕然:“大都城耗费数十万人历时十年才建成,为何又要重建首都?”

“大都将作为我们大中华帝国的北京,将作为军事重镇和北方的文化、商贸交流的中心继续存在,但此地临近大漠,风沙较大,又且水源不足,实在不适宜人类大量居住,自隋炀帝至今,多朝都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开凿运河运来南方的粮食和财物来此地,如果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只怕要集全国之力来保这一国之都的繁荣,到时候只怕连喝的水都没有都得从南方运来。这是十分不划算的事情。我们只希望将北京建设成为我们北方的门户,至于朕心目中的中京都,需要择地重建的”

忽必烈及其子孙的妃嫔们,若无子嗣的,则由专人指派,许给了贫苦的百姓们为妻为妾。这样做,或许有些不民主不尊重她们的权益,但终于让他们脱离了深深的宫门,从此不要再面对忽必烈那些暴群或者为暴君们殉葬,或许是对她们的一个解脱,是好是坏也只有她们自己能知道了。

至于那些已经有了儿女的,或者仍深深眷念忽必烈大帝隆恩的女子们,只要查出没有什么大的劣迹,我们会用船将她们和她们的儿女们一起送到南美、澳洲去,或许,他们骨子里的狼性,也会唤给南美、澳洲的土著人们中增添一些血性,让他们日后面对欧洲强盗的进攻时,不再那么措手不及吧。

北京城在张怀民、陈恭等人的治理之下,已经初步恢复了稳定,街上又多了些三三两两的行人,人们开始小心的尝试恢复战前的安稳日子。

对于这些小民来说,生逢乱世,是他们的不幸,但既然活着,生活就要继续。无论是宋人汉人还是蒙人,这就是大多数百姓的生存哲学。

但当他们亲眼看到军营中到处都是血肉横飞的惨状时,许多人当场就呕吐了,甚至几天内他们吃饭时,眼前都会回想起他们在外面看到的惨状。当他们看着身穿蒙古军服的人几乎都是死无全尸,血肉模糊的样子,看着他们那散落在墙角、树梢、水沟中的断肢残臂时,再看看那些也曾经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地新附军将士们,苦着脸搬动那些断肢残臂、断瓦残垣时,他们那些人好歹还能活着,心中自然有了一些比较和分别,生为汉人,若不一心护着自己人,却一心投靠异族,那又与禽兽何异。若自己不是生为汉人,只怕早和那些横死的蒙古兵们一样了吧。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