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巅峰大宋 > 第六篇 巅峰(结局篇)第十一章 论道

第六篇 巅峰(结局篇)第十一章 论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们都是身心不全的人,而今终于让他们的身心找到了寄托,他们又怎不会废寝忘食的潜心钻研呢。可是听说那些西方来的和尚竟然在他们的地头上四处传教,他们很快便表达了自己的抗议。

我更愿意相信,道德的力量是大于法律的是因为。法律是冷漠的、刻板教条的,而道德的力量是自然的、和谐的。它是人类在战胜自然,挑战自然之后,幡然醒悟的一种妥协。它是和谐的。而法律只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它约束的只是受统治的人们,是反人类反自然的。而道德的力量是约束所有的人,无论你是贫穷富贵,是高贵还是低贱。

我以为,道德的最主要特征应该是它的自然性和和谐性,一旦失去自然性和和谐性,就往往变成欺世盗名的道具。我称之为伪道德。

本来很难有一种道德体系象中国的这样,综合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自成一体,浑然天成。它是如此自然的深入人们的内心将人们的衣食起居和一言一行指示得明白无误。

从表面上来看,它不过是观音菩萨、如来佛,太上老君等几尊泥塑象。但其核心却是人们对真善美最朴素最真挚的诉求。因为即便是天上的最高统治者玉帝,如果违反了这些道德约束,一样成为人们嘲弄和审判的对象。但这种存在,显然危胁了某些人极度膨胀的野心,让他们的个人崇拜,造神运动不能得以展开。于是,一个祸害中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恶魔产生了。

有人总是说中国人没有信仰,难道说中国人融合三家,甚至四家五家多家的思想精髓的结晶仍不算信仰?

第十一章论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虽名,非常名。

当年老子被*无奈,只是匆匆的给后人留下了这数百字生涩难懂的《道德经》,浑不顾后人们的感受,他们是否能看得懂,径直骑着他那匹老黄牛,往西去了,从此便不知所踪。

中京的建设刚刚铺开,我领着一众文武大臣们不得不暂居北京。

北京城毕竟倾注了刘秉忠的忽必烈无数的心血在其中。如果他们知道,此时,战斗刚一结束,便有世界各地的人民蜂涌而至,都不忘了欣赏一番北京城的雄伟英姿,并啧啧的发出称赞之声,他们一定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骄傲。

我以为,这种信仰是没有利益倾向的。它,存在的目的,是作为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和信念诉求。它不是服务于某些人的私欲或者夺取政权的需要。它是单纯的,简单的。如果它的单纯性受到干扰,或许一时它可以蒙骗百姓,但一旦被老百姓们发现真相,所产生的逆道德的力量是可怕的。

历朝历代所有的邪教的遭遇莫不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这种所谓的信仰不能称之为信仰,而只能算是一个盲从。我们看到各个**时期时国人的信仰集体崩溃以及道德体系彻底崩踏很清楚的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对于这些外来的传教士,只要确认他们没有别的意图,我们立即许可他们在境内合法传教,并许诺其建设教堂。经过他们的多方奔走,不断的帮助世人,帮百姓们行医救困,一时间他们的追随者趋之若骛。

经历了九死一生,堪比唐僧取经的磨难之后,远赴天竺求经的十数个公公活着回来的也只有四五个人。作为当初对他们远赴天竺的承诺之一,我们帮助他们在全国各地兴建了数个寺院,交由他们主持,其中就有北京城内的感恩寺。

他们都很好的传承了佛祖释嘉牟尼割肉饲鹰、呕心沥血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一俟寺院完成,便以全部的身心投入了佛经的钻研之中。

北京此时已经是一个拥有近百万人口的大都市。虽说铁穆尔带走了不下十万人,但却丝毫不减北京城的繁荣。如今各国赶来的商贾们将大街小巷的大小店铺挤得水泄不通,琳琅满目的各国各地商品更是让不少人大开了眼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更是让人淡忘了去年这里曾经发生过血腥的屠杀。

南洋各国、天竺、大食、波斯,甚至于还有威尼斯、佛罗伦萨、英格兰、西班牙等地的商家们都慕名来到了北京。他们或自己买上数条海船,或者干脆跟着张怀庆的武装商船,一路而来。

我们是礼仪之邦,对于远方来的客人,自然是敞开了胸怀欢迎,并给予妥当的安置。因此,回去的人将他们在这里的礼遇一说,又有更多的人慕名而来。而其中,还有不少基督教的传教士。

有人说过,宗教和艺术、科学都是人类文明之树上开出的奇异花果。我以为,宗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归宿,是我们无法忽视的道德约束,宗教许多时候体现为群体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有不少人总是将之视为洪水猛兽,一定要除之而后快。

中国有许多的统治者总是妄图让法治的力量凌驾于道德之外,殊不知,他们的这种举动,只会让社会陷入混乱。因为他们那些统治者是不受法律的限制的,他们一向凌驾在法律之上,其实,他们本身就是法律。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