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这些日子接连发生的这些事,桩桩件件直指太子,每每都是逼着他们不得不废太子,可太子一旦被废,那些对乔氏外戚忍耐已极的皇室宗亲必然会群起讨伐,到那时朝堂内外必然一片大乱,乔老公爷疲于应付,而一直养精蓄锐的南朝却能够趁此时机大举进攻天朝。在这种情况下,朝内不稳,内忧不去,又如何还能够一心抵御外敌?(未完待续)
乔绿衣抬头,定定地道:“皇室之中觊觎皇位的大有人在。而我们外戚之家,又向来是皇室宗族的眼中钉,太子一旦被废,国之神器不存,而皇上又不能理政,到了那时你我乔、何两家必然会引起朝堂与百姓的不满。这个时候若有皇室宗亲振臂一呼,我们必会成为矢之众的!”
何林蒲点了点头,笑道:“你说得很对。但是有一点你忘了,他们再发难,兵权不在他们手上,也与事无补。”
乔绿衣听着就是一怔。是啊,她怎么就忘了,左右卫、左右金吾卫、御林军的掌权者几乎尽数是由父亲当年的麾下提拨起来的,且多数对他们有恩。所以几乎整个天朝的兵权都在父亲的手中掌握,就算是这些皇室宗亲们想要“清君侧”也要看他们能不能成事!
但是除了皇室宗亲那些觊觎皇位之人,还会有谁能够从中得利?
“你觉得还有谁?”
乔绿衣就白了他一眼,“一旦我们真的废了太子,那才是真的给人以可乘之机,同样也会将我们自己陷入真正的危险之地。”
何林蒲被她的白眼一翻,忍不住笑起来,虽然是温润如旧,但笑起来的样子却颇有了几分清风朗月的味道。他道:“你说的没有错,真正的下毒之人,其目的并不是想要刺杀太后,而是为了嫁祸太子。所以现在事情到了这一步,哪怕皇后同意废太子,我们也轻易不能有所动作。”
“幕后之人找到了吗?”
何林蒲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低下眼睑,意味深长地道:“虽然不能确定,但是已经有了怀疑的对象。”
乔绿衣下意识地问:“是谁?”
何林蒲不答反问:“你真的想不出来?”
乔绿衣抿紧了嘴唇望着他,有一刹那,她脑海中忽然就想到了一个可能。这样想法让她的心也跟着一颤,不可抑制地她的双手擅抖了起来。
既然内忧无碍,那唯一能够构成威胁的就只有外患了。天朝的西北是草原,那里的鲜卑部落早在十年前就被乔老公爷打得逃进了草原深处,不敢再犯天朝半分;而东南乌仗那国本是小国,只五千余里的国土,山谷相属,川泽连原,自然是称不上天朝之患。想来想去,唯一能称之为外患的,只有西南与天朝隔江相望的南朝。
近年来虽然表面上对天朝称臣,但背地里却仍旧虎视眈眈的南朝,虽然在边境上不曾有分毫的动作,但是乔老公爷也曾经对她提过一句:南朝又有些不安份了。
如今想来,这个不安份指的是谁?皇嫡四子被送进京来当质子,真的就如他表面上所表现出的那般只是个安份的质子?
何林蒲却不答反问:“我且问你,一旦这个时候废了太子,外戚干政太过,朝廷必会出现乱象,到时候对谁最有利?”
乔绿衣眉头微皱。太子被废,对谁最有利?从兵部侍郎曾家与礼部尚书许家的姻亲关系,到庆国公府的嫡长子欲娶十三公主的嫡女。这几家文官、贵族、皇族与兵权的纵横交错的联姻关系,都在围绕着一个人而进行,——那就是七王。
当年那个毫不起眼一心避祸的安份皇子,在变成了逍遥王爷之后,反倒慢慢变成了一条随时会暴起的恶狼,成为他们防备忌弹的对象。
一旦外戚干政太过而废了太子,文官的弹劾尚且不算什么,但就怕到时七王联合皇室宗亲,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清算乔国公府。如今太后病重,自保尚且困难,更遑论压制朝野内外愤起的皇室宗亲。而皇后真正在乎的只有何家,万一真到了那一步,难免皇后不会将乔家推出来,那到时乔国公府可真就成了真正的箭靶子了。
何林蒲见她一直沉思不言,笑问:“你可是想到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