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今天这事不对劲
可就在黄承和王庸打算叩谢皇恩的时候。负责监管青州的御史上奏:“臣李暧纠劾赈灾使黄承督镇不力,以致陇州军哗变。另,其坐镇青州期间曾私自离开州城,行踪不详。臣以为黄承应当问罪处理。”
话音刚落,百官就议论了起来。这是怎么了?黄焘的手下居然攻击起了黄焘的亲儿子?这是唱的哪一出!
再看看黄焘吧,这位大佬老神地站在自己的位子上。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成德帝的脸『色』有些难看。心说这个御史好不晓事!朕刚刚盛赞二人处事干练,有能臣之风。你立马就跳出来攻讦指责。你这是在落朕的面子啊。不知不觉,内心竟生出了回护之心。
见皇上的脸『色』难看,老黄门适时的喊道:“肃静!”
紧接着赵思明后,黄焘便出来向成德帝汇报自己先前巡视全国看到的一些情况。再其后,又是一些官员汇报各地发生的一些事件。成德帝一一进行了批复。
终于,朝堂上再无官员上奏。成德帝便站起身来,朝着百官看去:“黄承王庸何在?”
“臣在!”黄承,王庸同时出班。
这二人都是一般的紫袍,都是一般的不够品级。
成德帝满意的看着下方的二人。这回他们在青州的差事办的极好,所以之前才会特旨赏赐二人穿着紫袍。
于是整个大殿便安静下来。成德帝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怒气。然后淡淡道:“哦?黄承,御史所言可否属实?”
正当黄承要辩解之际,诚王突然开口:“启奏父皇,儿臣有话说。”
成德帝看了眼突然杀出来的诚王,皱了皱眉:“皇儿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成德帝说道:“二位卿家这回赈济青州的差事办的非常好。朕很满意。”
黄承丝毫没有居功,反而谦虚的上奏道:“圣上过誉了。此番赈济青州,上依天子福德,下赖青州官吏用力,中有朝廷诸位大人调度有方。微臣能力平庸,实在不敢居功啊。”
说完,黄承又看了看一旁的王庸,接着道:“启禀圣上,微臣在此次青州之行,意外见识到了王大人的能力。真可谓能臣干吏。微臣的微末成绩也大多依赖王大人指点。”说完便低下了头不再言语。
成德帝饶有趣味的看着王庸:“哦,黄爱卿这是在举荐王爱卿吗?没想到一趟青州之行倒为国家举荐了两位贤才啊。朕心大慰啊!”王庸连称不敢。
成德帝又看向二人:“国家正是用人之时,良才大贤朕都会拔擢启用。你们不居功,但朕不能不记功。这样吧,吏部会同礼部商议一下,到底该当如何封赏两位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