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urth story(2)
“晴晴!小晴儿!我有事……”小葵又一次把注意力转到了刚刚的八卦之上,但是可惜,她要找的人一刻也没有停顿地飞奔离开。
逃离了小葵魔爪的攻击范围,初晴这才松了一口气。
“哎……太好了!”她又回头看了看,确认身后没有那个让她头大的人。
“对了!要给韩叔打电话。”初晴从乱糟糟的书包中翻出自己的手机,操作一番,就把它放在耳朵旁。“希望他不是太忙。”
“哎……谢谢,姐姐的好心。”
“你告诉我……”
“打住!”初晴就知道事情没有完。“你不是最喜欢涛涛的课吗?不听了?快要下课了!”
“啊!还有五分钟!不会吧!”小葵慌慌张张地看了下手表,转过头指责起无辜的初晴,“都是你害得啦!”
面对这样的指责初晴心里痛恨的想:姑奶奶,这又和我有关?但是她并没有把这句话说出来。因为面对一个信奉“人无赖则无敌”这样一个信条的无敌之人,同她讲理无异于对牛谈琴,不,是与虎谋皮!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有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讲坛上一位带着金丝眼镜的老师正在滔滔不绝地讲课。“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各种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老师讲得很认真,讲台下的学生也听得还算仔细认真。
在教室的四排有一个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她呆呆的盯着平铺在桌面上的纸,用笔在它上面写些什么。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女孩旁边的同学探过头,小声地把纸上的字读了出来。“初晴,你写这些做什么?”
“不知道。”女孩写完最后一句“云胡不喜”,停下笔,也用同样的音量回答到:“我每天都会默些东西,你又不是不知道。”
“不是还有五分钟吗?你好好听吧!”初晴选择了好心安慰。不管怎样,她至少拥有五分钟的清净。有总比没有要好得多,她很知足。
“法家思想源于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邓析等人,发展于……”
初晴看了下刚刚默完的《郑风·风雨》,也加入了认真听讲的好学生行列之中。
“当时已经有人明确地指出:‘天道远,人道沵,非所及也’;‘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等等‘法治’主张,为法家法律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经过长时间酝酿发展,法家的主要内容基本形成。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下节课的内容。现在下课。”
随后,悦耳的下课铃声一同响起。
“初晴,你说实话。你是不是喜欢谁呀?”女孩窃笑地问着八卦。
“小葵,你说什么呢。”
“不是,要不怎么‘既见君子’、‘既见君子’的。君子是谁呀?”
“鬼知道。”初晴真的很无语朋友的八卦精神。“我每天早上默诗词的习惯至少也有十年了。十年前,哪来的‘君子’啊?”
“哇!十年前那个‘君子’就出现了?”看到初晴生气的眼神,小葵只好打消了拿她消遣的想法。“好!好!好!不拿你开玩笑啦!”